如何分析股市“二八”或“一九”现象?股市“二八”或“一九”现象正常么?
很多人都发现股市存在“二八”现象或是“一九”现象。都是股票,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巴菲特告诉我们:我买的不是股票,而是公司。股票是公司部分股权的凭证,股价反映的是公司价值。股价表现不同,反映了公司价值的不同,最终原因在于公司盈利的不同。正如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所说:股市短期是一台投票机,但长期是一台称重机。称的是什么呢?称的是盈利。
先从绝对的盈利数额来看。据统计,截至2007年10月31日,1519家上市公司披露2007年第三季度报告,共实现净利润5656.11亿元。在统计的样本中,前100家利润大户今年前三季度共计实现净利润4606.71亿元,占全部样本公司净利润总和的81.45%。而今年上半年,百强企业的净利润总和占比为80.39 %。 这意味着,6.6%的上市公司贡献了80%以上的利润。这不仅仅是“一九”现象,连“一”都不到,仅仅只有6.6%。
其实“二八”现象是一个经济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大部分行业中,20%的企业占有80%的市场份额,因为我们大部分消费者只把钱花在少数优良的产品上。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证券市场中20%的上市公司贡献80%的利润。
再从相对的盈利能力来看。目前公认的最能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根据Wind资讯统计,从1997年到2006年,全面摊薄后净资产收益率连续10年超过10%的公司,只有25家,只占1997年底719家上市公司的3.48%,这不是“二八”现象,而是28:1现象,28家公司中才有一个连续10年保持高盈利能力的优秀公司。而这25家业绩优异的公司,其股价表现同样优异,10年股价涨幅远远超越大盘10年涨幅。
股市中一涨九跌的“一九”现象,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业绩表现优异的公司永远是少数的这一基本道理,因此股价表现远远优于大盘的超级明星股永远是少数的。
中国如此,美国也是如此。
巴菲特曾做过类似的研究分析:根据Fortune杂志在1988年出版的投资人手册,在全美500大制造企业与500大服务企业中,只有6家公司过去10年的股东权益报酬率超过 30%,最高的一家也不过只有40.2%。在1977年到1986年间,总计1000家中只有25家能够达到业绩优异的双重标准:连续10年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达到20%,且没有1年低于15%。这些超级明星企业同时也是股票市场上的超级明星,在所有的25家中有24家的表现超越 S&P500指数。
长期来看,“二八”现象或者“一九”现象是非常正常的。齐涨齐跌反而只是短期的不正常现象。如同我们的日常消费品,长期能够持续提价的只有少数品牌,只有短期严重供不应求的暂时情况下,才会一齐上涨。在股市中,长期战胜市场的永远只是少数人,少数人之所以能够长期战胜市场,是因为他们发现了那些业绩表现长期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超级明星股。不要抱怨“二八”现象或者“一九”现象,股市不是平均分配的大锅饭,而是按劳分配。上市公司赚的盈利多,自然股价涨得多。
能够赚钱的股票,长期来看只是那些未来长期保持高盈利能力的少数优秀公司。能够发现超级明星股并长期持有的人,永远只是少数人。否则,现在不会只有一个巴菲特。股票投资赚钱一点也不难,随便买一些股票,可能就会赚钱。但要想赚大钱,而且长期赚大钱,很难很难。
股市变幻无常,一时的明星太多,一世的超级巨星太少。和演艺圈一样,超级明星只是凤毛麟角,连“一九”的比例也不到,可能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不妨买一些基金,起码不会又累又不赚钱。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把握,不妨干脆买指数基金或者ETF,起码可以获得平均收益水平。如果你想成为巴菲特或者彼得·林奇那样长期持续战胜市场的超级投资明星,你就必须比别人更早发现并以更低价格买入那些未来业绩能够长期保持优异的超级明星公司。你必须比别人更努力,更用功,更明智地思考,更坚决地持有,或者更坚忍地放弃。
更多股市“二八”知识请关注炒股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