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二八”现象?“二八”现象有哪些启示?下面炒股大本营为您介绍“二八”现象下的股道人心申万宏源股吧。
承接7、8月以来的收缩趋势,9月份沪深两市的交投继续呈现趋减态势。交易不活跃意味着一些投资者激情消退,对后市的期望下降而无心恋战。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沪深股市又迎来了意味深长的“二八现象”。近来,“二八”现象呈加剧之势,其结果就是许多人赚了指数不赚钱———指数越来越高,银两越来越少。
众所周知,所谓“二八现象”,即少数(大约两成)股票上涨与大多数(约八成)股票下跌共存的现象。就概念定义来看,虽然“二八”对称性的数量分野比较明显,也与市场实际比较吻合,但与之相对应的内涵其实并不明确,以致于这种对称性后来慢慢演绎成蓝筹股与低价股的对应,甚至上升到投资与投机的对垒,成为拿捏市道、评判是非的标尺。
9月以来,虽然大多数时候,少数股凶悍与多数股萎靡的局面形成强烈对照,但随着蓝筹股的估值进一步抬升,再以“投资价值”来标榜目前的“二八现象”,进而暗示市场的价值取向,似乎不合情理。实际上,近一段时间来,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推波助澜成就了少数权重蓝筹股的飙升。在此带动下,蓝筹股整体走强又使基金净值上升,基金净值上升又吸引基民的眼球,于是基金申购高潮不断,好戏连台,基金规模不断扩大。这样循环下去就形成了目前的“二八”局面。
很明显,上证指数升到5000点以后,沪深股市的整体估值也进入了空前状态。风险控制成了大多数投资者的首要考量。在这种背景下,出于安全考虑,投资者对后市开始担心起来,不敢追逐高价的热门股,而坚守原有的股票。这种坚守换来的不是盈利,而是边缘化。另一方面,由于整体估值高企,投资者的持股心态趋于浮燥,即使持有热门股,也是战战兢兢,如此,往往也很难获取理想的收益。而“二八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我循环、自我强化的机能———少数热门股的飙升,吸引部分投资者斩掉手里的弱势股而追逐市场热点,于是,弱者愈弱,强者恒强。
不过,三季度蓝筹股的大幅上扬,基本上填平了A股市场的估值洼地。银河证券最近的研究报告显示,“从中期动态市盈率水平看,截至9月末,综合指数的市盈率水平都在40倍以上,上证50、上证180、沪深300等主要成份指数市盈率水平普遍在35倍左右,基本上透支了2007年上半年的业绩。如果2008年GDP保持10%以上的增速,人民币升值5%—8%,加上所得税下调的影响,2008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有望达到30—50%。按照预测增长的高限计算,主要成份指数2008年预测市盈率已达到23—25倍之间,综合指数在27—43倍之间;如果按照30%的下限计算,成份指数2008年预测市盈率为26—29倍,综合指数市盈率在31—49倍之间。当前A股市场价格也已经完全透支了2008年的业绩。”
如此看来,就上述所说的“二八现象”而言,我们的蓝筹股已经不再“蓝”了,至少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蓝”了。因为如果坚持“价值投资”理论,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的市场与主流理念相违背的不是低价股,而是所谓的蓝筹高价股。
因此,即使还是原来的数字,“二八”的分野在内涵上也存在纠偏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整体的高估值平台上,上涨的股票总是少数,而能够为市场宠幸的不仅仅在于蓝筹股的名衔。实际上,市场已经向我们展示了以下几方面的机会:其一,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新的投资机会;其二,因动态变化而形成的“估值洼地”;其三,因市场调整而形成的投资机会。
总之,在市场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逆转之前,个股的机会将层出不穷,其基本逻辑是,围绕价值、成长性展示个股的投资潜力。这也许是我们将会面对的新“二八”格局。
更多“二八”现象知识请关注炒股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