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直通车”是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的名称,该行接受对香港证券市场业务的个人投资网贷天使。 这里我们指的是个人直接海外投资。 所谓“个人海外直接投资”,是指不经任何中介机构直接在香港,纽约,伦敦等地购买股票等投资产品。
August 8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允许个人直接投资于海外证券市场,并首次开放了香港股票市场。 在此之前,内地投资者仅通过QDII或其他方式投资于香港股票,从而在香港开设账户以间接投资于香港股票。 QDII是合格的国内机构投资者(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的首字母缩写。 QDII海外可投资产品有一定的限制,例如不能投资于商品衍生品,对冲基金和国际认可的评级机构低于BBB证券等。在通过火车开通香港股票之前,内地居民可以在香港开设账户进行交易 只要香港股票向香港证券公司提供其身份证和申请表即可。 但是,监管机构表示,香港股票的直接交易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国家外汇管理局允许个人直接在海外证券市场进行投资,声明投资规模不受每年购汇总额不超过50,000美元的限制。 《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的一篇评论文章,允许投资者投资香港股票是中国资本自由化的主要措施之一,这是历史性的进步。 这次,针对国内居民投资香港股票的试点计划的启动打开了一个窗口,这意味着通往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正在慢慢打开。
乘坐“香港火车直通车”并意识到风险
港股与A股市场在“博弈”规则上存在很大差异, 香港市场也不是满满的黄金。 每个人都想进入这个市场。 在充满陷阱的市场中,有必要接受这样的风险教育课程。
注意预防风险
1.汇率风险。
香港股票都是以港元买卖的,这自然会带来汇率风险,尤其是那些使用人民币购买外汇进行投资的人。 由于香港的港元和美元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并且人们强烈期望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因此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不会在短期内停止。 个人从香港股票投资中获得的收入为港元,他们必须承担贬值的风险,以换取人民币。 此外,在前后两次货币价值交换中,存在交换成本以及汇款和汇款成本。 因此,通过购买外汇在香港投资需要更多的机会成本。
其次,国际化的市场风险。
与大陆自给自足的制度和相对封闭的运作方式不同,完全开放的香港股市可以自由进出国际基金,交易非常活跃,国际联系度很高。 其他国家的金融和经济政策将直接影响股市。香港股市的起伏波动很大。 可以说,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动荡都会造成香港股市的大小波动。 最近美国次贷危机对香港股市造成了很大影响。
第三,卖空的风险机制。
香港市场已经推出了指数期货。8月16日已经明显企稳,但是17日的香港市场继续大幅下跌,跌幅一度超过1000点,因为有指数期货背景的香港市场资金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价值,一定要把多头彻底暴仓后,市场才会真正地反弹,所谓“多头不死,空头不止”。这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即在有指数期货产品的背景下,对于趋势的把握和思维方式必须要有所改变。
四、无涨跌幅限制的风险。
对投资者直接影响最大的是香港市场不设涨跌幅限制,不像内地有10%或5%的涨跌停板,同时其交易采取T+0方式,即当日买入当日就可以卖出,有点类似于目前A股市场权证的交易方式。H股股票一天跌15%也不新鲜。资金实力雄厚的对冲基金在这块土地上呼风唤雨,得心应手,而境内绝大多数投资者在这方面是空白,很容易成为它们的“盘中餐”。 香港近几年的牛市固然造就了一些几年翻了十几倍的大牛股,但同时也有短时间股价就跌去90%的个案。
五、估值差异的风险。
虽然H股市场相比A股市场尚存较大上涨空间,而且A+H股的两地异价也为长期的中和性套利提供了机会,但由于市场分割和外汇管制这两个制约因素的长期客观存在,以及由于在机构、制度、投资者的基本构成、产品与工具等方面的差异将在较长一段时间继续存在,使得A+H公司的估值差异也会长期存在。目前不少机构和个人看好香港股市,认为其20多倍的市盈率与内地A股40多倍的市盈率相比,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事实上,作为成熟的市场,香港市场的估值一般较为合理,比如说,大唐发电H股也就值6港币左右,再涨就是高估。你如果非得拿A股的比价去套H股,那好,尽管买就是了,国际资本手上的筹码多的是,看你有多少钱可以往里面砸。港股泡沫愈盛,国际大鳄愈有机会狠沽大赚,泡沫爆破之后,最受伤的将是中小散户。
六、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不同于A股市场,目前内地居民获得香港市场的信息来源非常有限,信息缺乏使得投资者一旦冲动投入、选股不慎,比起国内市场,可能受到更大损失。对于香港经济体系结构和经济增长趋势,香港股市内部市场交易规则,金融创新模式和金融监管风格,香港股市与世界
证券市场的联动性等等,短期内内地个人投资者不太可能迅速知根知底。因为市场随信息波动,近日港股屡屡一日内走势大起大落便是明证。内地投资者“耳目”不灵,难与国际同步接收信息,在投资港股上落入不利形势。
七、新股跌破发行价的风险。
在新股认购方面,香港的券商可提供1∶9融资额度,投资者不用占用大量自有资金,而且一般中签率高,但是要付出一定的融资成本,很多股票都能做到人手一份,而内地股票的中签率比较低,券商不提供融资额度。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股上市并不一定保证申购到的新股必赚,也有亏损的可能,在香港市场新股跌破发行价是常有的事。
此外,由于目前内地个人对外证券试点业务暂时不涉及融资融券业务,申购新股也暂时不开放,因此对于大多数内地投资者而言,投资香港股市的获利方式,主要是以买卖股票获取价差,或者持股获取派息,享受上市公司的成长收益。但从长期看,对内地投资者放开融资融券业务也是必然趋势,这方面的风险必须严格控制与防范。
港股直通车VS银行系QDII
风险:直投港股风险大于银行QDII
不同于A股市场,香港股市受欧美等外围市场影响较大,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香港股市没有涨跌10%停牌的制度,曾发生过因突发消息引发的大幅调整,令投资者措手不及。
另外,香港股市的交易规则不同于A股,包括交易时间为10:00~12:30,午市交易时间为14:30~16:00,港股买卖可做T+0回转交易,实际交收时间为交易日之后第2个工作日,每笔交易数量至少为一手等。
对此,专家认为,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掌握港股规则及熟悉上市公司情况等需要一个过程。同时,除了熟悉香港股市,还需对欧美股市有所认识,而多数投资者均没有海外投资经验,很容易交上一笔学费。相较之下,银行QDII理财产品的风险则较小。一方面,专家比个人对海外市场的研究和把握上更胜一筹;另一方面,按照银监会的有关规定,银行系QDII对投资境外股票的比例设有限制,投资于股票的资金不得超过单个理财产品总资产净值的50%,个股投资比例不能超过5%,也就是说,银行QDII只将一部分资金用于股市,这可以分散风险,尤其是现有的部分银行系QDII产品通过挂钩海外股市,可保证本金安全。
收益:直投港股收益大于银行QDII
不过,资本市场的高收益与高风险往往并存,港股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其相对A股的价差,目前香港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为15倍,而A股已达40倍以上,再加上港股不设涨停限制,有许多暴涨的机会,如香港股市曾出现过一周内涨10倍的情况,一天内也有可能获利20%~40%。
银行QDII的收益不如直投港股来得猛烈,对于挂钩型产品,由于一般可以保本,收益率相对较低,一般预期收益率维持在10%左右;而主要投资股票或基金类的产品,其预期收益率则相对较高,如东亚银行近期发行的“基金宝”系列1,投资于东亚香港增长基金和东亚亚洲策略增长基金,半个月内收益率已分别达20.23%和15.49%。
门槛:直投港股或等于银行QDII
根据此前的方案,个人直投港股门槛为10万港元,但之后中银国际内部人士又透露,个人直投港股的门槛将可能增加到30万元。据了解,目前中行上报待批的投资方案中设定的门槛,包括10万港元、30万港元、50万港元。另外,个人投资港股还可能设定投资上限,预计每个户口投资额不超过150万港元。
而购买银行QDII产品,单一购买金额须不低于30万元人民币。
费用:直投港股费用或小于银行QDII
据了解,投资者在港交所进行股票买卖时,除了需缴纳0.25%的经济佣金外,还需同时缴纳0.1%印花税、0.004%证监会收取的交易征费及每笔大约5港元的存入证券费,0.005%交易费,合计交易费用为0.359%。而目前每笔A股交易的交易费用约为成交额的0.7%,港股交易费用约为A股的一半。
据了解,申购银行QDII产品,银行会收取费率不等的托管费、管理费等,成本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资者的最终收益。一般情况下,银行收取的投资管理费在0.15%~0.40%/年之间,托管费为0.15%~0.20%/年。如果提前赎回,有的银行还将收取一定的违约金。
如果以30万元人民币为投资本金计算,直投港股缴纳费用为1077元;购买银行QDII产品,支付费用在900~1800元之间,如果提前赎回,收益将更低。如某银行QDII之美元2个月期理财产品,所需缴纳的投资管理费每年0.25%,按投资组合净值和当月实际天数计算,每月收取,托管费每年0.15%,合计4%,高于直投港股0.359%的交易费用。
另外,无论直投港股还是购买银行QDII产品,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投资者都可能面临结售汇的中间费用损失。
港股直通车小贴士:
投资者就需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首先,必须做好功课,充分了解香港市场,了解上市公司,只有对上市公司有信心,才适合投资。
其次,不要随便听消息,因为很多市场流传的消息是不准确的,纯属庄家行为。
第三,今后香港市场波动会更大,所以一定要做好风险管理,如设好止蚀位。
第四,不要因为价格便宜便投资。海外机构投资者一般喜欢买行业龙头股、大盘股,所以一些低价非龙头企业未必会受到大资金的青睐,这也是为什么一些H股与A股的价格相差那么大的原因。
第五,一定要参考国际大行的研究报告和投资评级意见,因为他们的观点左右着大资金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