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奉天通志》记载,清末沈阳已有十一家茶馆。其中小西门里石头市的洪泰轩是咸丰元年(1851年)开业的,原为清茶馆,同治年间才有赵闻东等名艺人在此说书,是沈阳最早的评书馆。小南门里的项茶馆是同治末年开业的;小东边门的顾茶馆,小北关的于茶馆,大东门的永远茶馆、魁胜轩,中街铜行胡同的贾茶馆,大南关的瑞新发都是光绪年间开业的;小西关的福盛轩,小北关炉灰山白产成茶馆,大南门脸的邱茶馆,都是宣统元年才开业的。上述评词艺人均在这些茶馆轮流说书。一般都为日夜两场。名家都说“灯晚”。除说书馆外,还有杂耍馆。如海丰园就是常演评词、鼓曲、小调、戏法等十样杂耍的地方,群众称之为“花茶馆”。
茶园听戏
艺人撂地演出时,都是说唱一段打一段钱,多少不限,没钱也可以听,所谓“有钱帮个钱缘,没钱帮个人缘”。凑足一定钱数,再演唱下段。艺人进茶馆后,仍为“打钱制”,不过规定好一段几文钱,一般是一场演出五六段,最后有半段奉送。蹦蹦艺人演出时,除此打钱外,还另有一些名目来讨赏钱。如演《双锁山》中刘金定许婚一段,演高君保的“下装”,要求演刘金定的“上装”唱小曲,他听够才能答应婚事。要向观众讨“喜钱”。再如演《丁郎寻父》,是一出苦戏,演丁郎的艺人坐在高桌上唱《十二月打夯歌》,班主说:“小丁郎找不到他爹,命很苦,大家帮几个钱吧!”这叫“讨苦钱”。还有演《黄氏女游阴》中有血彩场面,要“讨彩钱”。
艺人唱短段时,观众有权点唱某个节目。艺人有个“戏折子”,上边写着所会曲目,观众或本家主人点节目叫“点单”。
说书艺人在茶馆说唱长篇大书,规矩是“一年三节”,每节是一部书,不到日子,不能换书。所谓“三节”就是从正月初一到五月端午节;从端午节到八月中秋节;从中秋节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封书,一年说唱三部大书,每节四个月左右。有的艺人说的书不够一节,最后几天,就东拼西凑,把其他书中的情节改头换面搬了进来。因此,传统大书常有“虎头蛇尾”的缺点,后半部艺术水平不如前半部分。而一些高明的艺人,则越说越好,最后把书的情节推向高潮。
杂巴地儿有人气
说书、相声艺人把演出场地叫“穴”,合伙演出叫“搭穴”,外出演出叫“走穴”,收入多的地方叫“火穴”,收入差的地方叫“水穴”。说书艺人也把茶馆叫“地”,上茶馆说书叫“上地”,演完后叫“下地”。把艺人的住处叫“下处”。奉天茶馆的规矩是管接不管送,即上外地去接艺人包上路费,艺人离开时,路费由下一站接艺人的茶馆业主管。不过要备一顿酒饭,有“接艺人饺子送艺人面(面条)”之说。
庙会上的表演
“搭穴”艺人的收入是“擗份子”,死分活钱。一般艺人为十分,头牌艺人可拿十二三分,差一些的是七八分,小学员只能拿五分。唱长篇大书的鼓曲艺人与弦师一般是“三七”或“二八”分成,演唱者拿大头,个别茶馆的著名“坐堂弦师”(弦师常年在一个茶馆不动,只换演唱艺人)也有拿四成钱的。书曲艺人与茶馆业主的分成叫“下账”,一般是“三七”“二八”下账,艺人拿大头,下账后剩下的演唱者与弦师才能再“分成”(评词艺人则全部归己)。上述艺人习俗代代相传,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旧社会艺人的收入很不稳定,时好时坏,因此,说书艺人中流传一副对联:
朝和达官贵人酒楼共饮;
夕与花儿乞丐庙台同眠。
成名时,达官贵人也称其为先生、老板,赏钱赏酒,老来说不动时,有不少艺人病死街头,没有葬身之地。这就是旧时代民间艺人的状况。
民国时期,沈阳的曲艺艺人演出场所主要是杂巴地儿与茶社。也有少数曲坛名家到军政大员家去“唱堂会”或上电台去直播曲艺节目。民国初年,沈阳的杂巴地儿在“西门脸儿”——西顺城街中段,大西门至小西门间约一华里长。据《沈阳文史资料》第五辑载西园的《旧沈阳的“杂巴地”——从西门脸到第一商场》一文,对“西门脸儿”的曲艺介绍如下:
五个不等距离的“撂地”曲艺场,占据在杂巴地儿的中心地段。各个场子都有粗制的木头长凳,围起一个方圆大约三丈多长的场界,并在靠近一面长凳的地方。摆一个粗制的高腿长方桌和一个小方凳。曲艺艺人坐在小方凳上,进行各种表演。其中有“荤口”相声;还有竹板书《骂水浒》,长篇鼓词《薛礼征东》,评书《三侠剑》《济公传》等节目。每个场子都从上午10点钟演起,至下午4点钟前后停演。
1923年,在张作霖政权统治下改建市区,奉天市政公所在太清宫至小西边门之间建立了奉天第一商场。商场东院是兴乐园,园中有一家白茶馆(业主白琪三),两旁有十二个大棚,演出评词、大鼓、相声、戏法等“十样杂耍”。兴乐园存在二十年,1943年失火后,曲艺艺人才涌向北市场。
1923年奉天市政公所对全市五个区的茶社做过一次调查,情况如下:
第一区(城内)有鸿泰轩、大兴茶社、永长茶社等三家,演唱者有评词艺人李庆魁、孔荣卿与鼓书艺人张玉珍。
第二区(东关)有兴隆轩、致乐轩、高茶馆等三家,演唱者有评词艺人刘惠卿、沈兰俊、德子元与鼓曲艺人丁秀峰。
第三区(南关)有一家孙茶馆与东、西两家杜茶馆,演唱者有评词艺人蔺荣林、梁殿元、张玉山、冯景和(应为大鼓艺人)、广益华、王士元。此外还有撂地演唱的鼓曲艺人张玉科、高振成、王汉臣。
第四区(西关)有清香阁、紫凌洲、德泰轩、合同轩等四家茶社及一家说书棚,演唱者中鼓书艺人有男演员杨双城、李万春、商业兴、王有来、刘立柱,女演员袁世卿、王贵凤、魏雅卿、文玉兰、张云卿、刘金兰、张苹琴。此外,在“西门脸儿”撂地献艺的鼓曲艺人男演员有贺云阁、周荣峰、毕德林、焦凤仪、赵庆纯、宋华治、贾国林、郎佐臣、高长清、林元阁,女演员有贺凤兰、朱四喜、朱雅香、朱雅贞、朱小辫(朱玺珍)、董雅茹、任小黑、马会芳、王萃琴、刘雅双、王小玉、李凤喜、小菊子、林连英(与林元阁搭档,当为一家人),还有相声艺人朱天瑞、朱凤山、崔保祥。
第五区(北关)有永泰轩、宝云轩、中华轩、大有轩、福合荣馆、富有茶馆等六家。演唱者有评词艺人王汉臣、袁永斋、李明山、杨自成、潘成(诚)立、梁殿元、刘会清、蔺荣林、张富山。
上述调查中,五个区共有二十家茶馆(包括一家无名说书棚),共有曲艺艺人六十二人。
此外,还有南市场的滦州茶馆、北市场的青莲阁。在小河沿一带,每年夏天的季节性茶棚,还有百花茶园、万盛茶园、德泰轩、凝香榭、沁芳亭、碧螺春、小蓬莱、藕莲榭、畅观楼、清香阁、天泉、永泉、怡园、陶然、辅香、会英等十六家。其中一些是大茶馆的分号。
野台子戏人山人海
另据《奉天通志》记载,1924年全市共有七十五家茶社(包括清末已有的十一家茶社),民国后茶社增加将近七倍,其分布情况是:城内十二家,东关十三家,南关二十家,西关二十家,北关十二家。其中仅1923年至1925年两年间各区新开业的茶社就有复兴居、荣山茶社、孙茶馆、福源成、合记茶馆、三合顺、复庆长、锦元盛、广远长、东顺和、庆发馆、玉顺和、致乐轩、张茶馆、利顺德、萧茶馆、杨茶馆等二十二家,由此可见茶馆业的兴旺。
彩绘野台子戏
1928年“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后,东北社会动荡不安,沈阳的茶社有三分之一停业,只剩下了四十二家。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沈阳,不久又侵占了东北三省。社会动荡二年之后,到1933年,奉天城的曲艺茶馆又一度兴旺起来。据宋连贵的《沈阳的茶馆》一文中提供的资料,20世纪30年代奉天的主要茶馆有以下十四家:城市木行胡同的公余茶社、中街路南的凝香榭(今光陆电影院处)、小西门里石头市的鸿泰轩(老茶馆)、小北门里的铺茶社、大北门里三义胡同的久清茶社、鼓楼南双井胡同的作新茶社(即原项茶馆,项德福将茶馆兑给戚国治后改为此名)、鼓楼南的万泉茶社(规模最大,但历时不长)、鼓楼南灰市的天合茶社、鼓楼北的联合茶社、大南门的同利轩、大南门外的德新泉、小西关的翔云阁(原德泰轩改名)、工业区露天市场的如意茶社、北市场的四合茶社。此外,在小西门外的奉天公园还有一家季节性茶馆叫“小绿天”也很有名。茶馆门上有一副对联:“求名苦求利苦吃杯茶去;为公忙为私忙拿瓶酒来。”至今还被沈阳老人记在心里。
20个描写冬天的二字词语冰冷、刺骨、干冷、寒冷、寒峭等。
一、冰冷 [ bīng lěng ]
1、很冷。
2、非常冷淡。
茅盾《子夜》十八:“她的心狂跳了,她的手指尖冰冷,她的脸却发烧。”
二、刺骨 [ cì gǔ ]
侵入骨头里。形容极度寒冷。
胡鄂公《辛亥革命北方实录》:“车牗四洞,朔风刺骨,而道路又崎岖难行。”
三、干冷 [ gān lěng ]
干燥寒冷。
徐保林、丁秀峰《毛毡路》:“翌日清晨,吼叫了一天的风雪终于停息下来,天气却变得干冷干冷。”
四、寒冷 [ hán lěng ]
温度低;感觉温度低。
徐迟《真迹》:“我又看了几件玉器和一把放在白缎子上的铜斧。后者有虎形图案,色泽寒冷,布满斑斓的铜绿。”
五、寒峭 [ hán qiào ]
形容冷气逼人。
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三章:“在那披挂着星斗的夜空下,有几堆火光,在寒峭的夜风里不停地摆动。”
2010年河大考研1,不是根据是不是重点学科来规定分数的,而是根据报考人数来规定分数的!
2,他们学校的网站上可以查到。都是近几年的招生状况,不过你也可能找不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认识这个学校的人。
3,继续往上考的人就不需要担心挡案了,它是随人走的!到时候看分数下来的时候你考上了它就跟你的学校走,没考上的话是放省里边的!
这个专业要求的都是学历。还有就是人格魅力了!至于压力还是你自己知道!要知道中国不缺人!
描写冬天的早晨的词语
一般来说,冬天的早晨,是冷的、安静的、有风的、有霜的、有雪的,是令人畏缩的。
可以用:
一个霜白的早晨。
一个银装素裹的早晨。
一个冷寂的早晨。
一个冷峭的早晨。
一个刺骨的早晨。
一个霜寒的早晨。
一个阴冷的早晨。
以上文章内容就是对丁秀峰和丁庆峰简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