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家:“二奢”市场处于爆发前期
【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去“中古”店“淘货”是许多年轻消费者赴日旅游的重头戏,在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无法走出国门的日子里,“中古”正在国内直播间、电商平台以及社交媒体上流行开来。“中古”一词源于日语,原指“二手货”,随着整个行业在中国的高速发展,有了“二手奢侈品”这一本土化名称,年轻人更是简称为“二奢”。行业观察者认为,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有望在两年内迎来爆发期。
今年是交易的最好时机
中国奢侈品市场近年来持续增长,业内分析人士称,奢侈品的存量会促进二手市场的交易,中国可能在202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最新发布的《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20》显示,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规模仅占奢侈品消费整个行业市场规模的5%,相比发达国家20%甚至30%的占比并不高。但若以二手奢侈品平均占比估算,未来我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可达万亿规模,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正处于爆发前期,疫情和互联网起到加速作用,有望在两年内迎来爆发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奢侈品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琛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从2014年开始呈现较快增长势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收入波动促进了消费者的交易意愿。而且,最近一年来关于二手奢侈品的直播和短视频内容都在增加,加深了消费者对于市场的认识和了解。“今年是二手奢侈品交易的最好时机,”他说。
刚刚参加工作的李静常常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刷关于二手奢侈品的视频,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背着学生时期用的双肩包进出写字楼“很违和”,心心念念想入手人生第一个名牌包包。但动辄几万元的新品让人望而却步,品相好、价格优的二手奢侈品成为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李静说,很多商品还能分期付款,月付三五百元就能背上LV的包包让她格外心动。
张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月薪5000元以上是二手奢侈品市场的目标人群,主力年龄段在25岁至36岁。但最新数据显示,消费者年龄层有下沉到20岁至25岁的趋势,此前外界认为经济能力不是很强的女性,在二手奢侈品市场的消费占比有所提升。
那么二手奢侈品究竟该如何定价?张琛表示,品牌、款式、新旧程度等构成一个价格体系,商家在综合考虑之后,会初步拟定一个价格,相当于一只“有形的手”。可是,商家不能代表行情,关键在于那只“无形的手”——市场。以房地产市场为例,某套估价550万的房产在市场上很快完成交易的话,下一套定价可能会有所上浮,反之则要降价销售,二手奢侈品也是同样的道理。
“从第二天开始使用”
腕表、珠宝、名牌手袋等都属于奢侈品范畴,不少消费者看重其“升值潜力”,抱着投资心态购买奢侈品。更有奢侈品博主声称“投资奢侈品赚了一套房”。
“这是一种误区,无论是包袋还是腕表,除非极少数品牌的极少数限定款,有这种可能性以外,其他奢侈品最多就是保值。”张琛解释说,以腕表为例,有消费者误认为劳力士的“绿水鬼”(劳力士一款绿色表盘的潜水表——编者注)会升值,比如曾经售价为7万元,现在要花9万元才能买到一块。这里并不是腕表本身升值,而是品牌方营销策略改变了,购买“绿水鬼”需要额外配货(即另外配一块表),导致总价提升。因此,综合来说,奢侈品基本不可能升值。
考虑到长期持有奢侈品并不可能升值,二手奢侈品体现出另一大优势——过滤溢价。张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奢侈品第一天的使用成本非常高,比如花费1.5万元从专柜买的新包,哪怕一次都没用过,再交易时就被定义成了“二手”,价格贬值1/3。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从第二天开始用”,花费原价的2/3甚至1/2,就能得到一只九五成新或是接近新品的包袋。
对于有些年轻群体来说,除了二手奢侈品,很多人喜欢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轻奢”产品。在采访中,张琛纠正了关于“轻奢”的概念。所谓“轻奢”无非是品牌方赋予一般品牌更好听的名字而已,利用专柜营造一种“高级感”,说到底是品牌包装的一种营销策略。张琛提醒称,消费者应尽量选购国际一线知名品牌,这样在二手市场的交易才有所保证。
照搬日韩模式行不通
李静刷了很多二手奢侈品的网站,也看过很多场直播,却迟迟没有出手。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作为一名‘小白’,我在视频里根本看不出真假,花钱买个假包背,可就太丢人了”。
李静的情况非常典型,这也是二手奢侈品市场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张琛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市场上的假货从未消失,但随着消费者对奢侈品认识的加深以及收入的增长,在假货和真品面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真品,哪怕是二手的。二手奢侈品市场当中的大部分客户以前都买过假货,可现在二手奢侈品更为划算。
张琛算了一笔账,假如花5000元购入一款二手真包,不喜欢了可以继续在二手市场交易,即使以4000元的价格卖出,也只消费了1000元。但是如果花2000元购买一个假包,不喜欢了就只能闲置。消费者多付出的3000元实际上是买了一种未来在二手奢侈品市场上交易的保障。“这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张琛总结说。
张琛曾在日本留学多年,对日韩二手奢侈品市场有着深入观察。在谈起可从日韩借鉴的经验时,他直言“日韩的市场已经走过成熟期,进入衰败期”。张琛分析说,日韩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没有互联网,买卖双方只能通过二手奢侈品中介对接。可是,二手奢侈品市场在中国的特色恰恰在于互联网,所有信息公开透明,照搬日韩模式在中国根本行不通。张琛同时提到,如果说有什么可以从日本借鉴的,那肯定是日式服务,当价格已经没有竞争空间的时候,只能拼服务,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内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2021年《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国内消费者近年来逐渐意识到消费二手商品既经济又环保,消费习惯趋于理性,同时受到经济增长放缓及疫情和直播的影响,买卖双方在市场中都很活跃,迅速促进了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带动我国在2020年二手奢侈品行业交易量和交易额呈现双增长。张琛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原本预计国内市场规模从5%增长至30%需要花费5年时间,但目前看来,有望在未来两年内迎来爆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