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年实现万亿投资,临港新片区加速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培育形成智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根据计划,临港新片区3年内要实现1万亿元投资,包括产业项目签约落地5000亿元,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社会民生发展、商业住房等城市功能建设5000亿元。
8月16日,临港新片区31个代表项目竣工启运,包括格科微电子特殊工艺线产业化项目、新微化合物半导体研制项目、强一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果纳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临港产业区钻石园、海洋科技广场二期等产业和物业载体项目。
自2019年8月20日挂牌成立以来,临港新片区产业招商签约项目290多个,总投资约3500亿元;完成68个产业项目土地出让,完成产业投资634亿元。上述产业项目的竣工运营,也将成为临港新片区大力发展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增长极的重要依托。
根据8月12日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临港新片区的世界级、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具体来说,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18年基础上翻两番,年均增速达到25%左右。培育形成智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跨境金融服务、新型国际贸易、现代航运服务、数字信息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等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功能型平台,累计认定总部机构50家左右。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左右,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
截至目前,临港新片区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前沿产业加快布局,智能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临港新片区已经形成了以特斯拉、上汽荣威为龙头的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产业链。揭牌以来,已签约落地项目42个,总投资220亿元。今年以来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超过160亿元。
2020年,新片区规模以上智能新能源汽车企业实现产值758亿元,同比增长141.6%,其中特斯拉超级工厂实现产值388亿元,Model3实现再出口,90%以上零部件实现国产化;上汽临港基地纯电动乘用车R标规模化下线,实现产值276亿元。预计今年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在集成电路领域,目前,临港新片区已经初步形成了覆盖芯片设计、装备材料、工艺制造、第三代半导体以及封装测试等环节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东方芯港”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落地亿元以上规模企业60余家,总投资超过1258亿元,其中投资额100亿以上重点项目4个。今年以来签约项目27个,总投资222亿元,在谈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生物医药领域,通过建设精准医疗先行示范区,打造“生命蓝湾”特色产业园,已形成抗体药物、免疫治疗、疫苗、小分子药、CRO、器械耗材、医疗服务产业链体系,集聚君实、臻格、嘉和、透景、白帆、碧博、奥浦迈等80余家企业,涉及总投资500亿元,预计今年产值超10亿元。
人工智能产业链上,已落地项目25个,总投资超过280亿元,寒武纪、地平线、燧原科技等人工智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集聚了图森未来、映驰科技、上研智联、星逻人工智能等无人驾驶企业,中科云谷、树根互联等工业物联网企业,交大智邦、新松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企业,云从科技、闪马智能、杰瑞兆新等智慧城市代表企业。
在打造飞机和发动机研制、零部件研制、运维服务等民用航空产业链方面,“大飞机园”规划面积24.7平方公里,其中先行区7.86平方公里,“一谷一园”首发项目及相关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首发项目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计划2023年1月整体竣工投用,已签约项目20余个,总投资超过200亿元。
为推动项目落地和产业集聚,临港新片区成立两年来新增建设厂房楼宇等物业载体180万平方米,未来两年,还将建设至少300万平方米。
16日,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性平台、临港新片区工业互联网科创平台、朱光亚战略科技创新型平台、复旦临港产业化创新平台、临港新片区电力电子研究院科技创新型平台等5家科创平台入驻。临港科技城公司总经理陈炯表示,国际创新协同区累计完成54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建设,在建产业、科研项目体量约150万平方米,区域的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正在加快提升。
在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的“压舱石”作用凸显。
数据显示,挂牌2年来,新片区预计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569.1亿元。其中,2020年,临港新片区工业总产值完成1703亿元。2021年1-7月,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90亿元,两年累计增长136.8%,两年平均增长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