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消息,2021中国文化(hua)金融峰会今日举(ju)行,本次峰(feng)会主题为“金融助(zhu)力双循环格局下的(de)文化产业高质(zhi)量发展”,文化和旅游(you)部科技教育(yu)司原司长孙(sun)若风出席并发表演讲(jiang)。
孙若(ruo)风指出,当前中国经(jing)济和文化的融合发展(zhan)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huo)需求升级,有着明显(xian)的对应关系。城乡(xiang)融合、区域(yu)融合,则直接表(biao)现为解决人(ren)民群众美好(hao)生活需求与发展不平(ping)衡不充分(fen)之间的矛盾。
以下为嘉(jia)宾发言全文(wen):
导言:为什么融合提出(chu)当前文旅发展(zhan)的三大支撑,选(xuan)取的是融合(he)的角度,即城乡融(rong)合、文化科技融合(he)、文化金融融合(he),而融合(he)是当前中(zhong)国经济和文化(hua)发展的重要(yao)特征。
1、产业融合(he)。在国家推动高质(zhi)量发展的一(yi)系列举措中,融合其(qi)中一个重(zhong)要方面。融合是今日(ri)中国经济(ji)的一道风景线(xian),是经济结构调整(zheng)和产业转型(xing)升级的超强驱动力,特别是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融合正(zheng)在重新定位和定义(yi)各个行业的(de)角色,促进整个经济(ji)社会的发展。融合席(xi)卷几乎所(suo)有行业,特别(bie)表现为发展(zhan)服务经济、新经(jing)济、创意经济,这(zhe)三种经济(ji)都以融合为特(te)色。
2、文化融合(he)。融合是中华民族(zu)成因,也是中国(guo)传统审美心理(li)。融合的(de)审美主要表现为审(shen)美与实用(yong)融合,审美与(yu)生活的融合,审(shen)美与商业(ye)融合,审美(mei)创造与审美接受融(rong)合。目前围绕文(wen)化已形成文旅融合、文体康旅(lu)融合、文旅与(yu)相关行业融合三个圈(quan)层。
3、社(she)会和谐。当前中国经(jing)济和文化的(de)融合发展与(yu)人民群众美(mei)好生活需求升级(ji),有着明显的对应关(guan)系。城乡(xiang)融合、区域融合,则直接表现为(wei)解决人民群(qun)众美好生(sheng)活需求与发展不平衡(heng)不充分之(zhi)间的矛盾。
支撑(cheng)之一:城乡
1、城市(shi)从来就是市场和产业(ye)的枢纽,乡村文(wen)旅也在乡村振兴(xing)中异军突起。乡村(cun)振兴与城(cheng)市更新,是涉及(ji)中国城乡两件大事,都贯穿着文化(hua)旋律,尤其是(shi)在保护城乡文化、维(wei)护城乡肌理方面异(yi)曲同工。比如,都反对大拆大建。2014年我代表原(yuan)文化部产业司到西宁(ning)参加“青(qing)洽会”期间举办(ban)的“国家藏羌彝文(wen)化产业走(zou)廊青海片区(qu)项目解读(du)会”,对项目(mu)做了系统解(jie)读,而媒体报道时用(yong)的标题则是《中(zhong)国建设藏羌彝文化(hua)产业走廊承(cheng)诺不“拆真建假(jia)”》,可(ke)见社会对大拆大(da)建的担心。城市更新(xin)方面,住(zhu)建部最近(jin)发出通知,同样(yang)反对在城市大拆大建(jian),要求不(bu)随意迁移(yi)、拆除历史建筑和(he)具有保护价值的(de)老建筑,不脱管(guan)失修、修而不用(yong)、长期闲置。不破坏老(lao)城区传统格局(ju)和街巷肌理(li),不随意拉直拓宽道(dao)路,不修大马路(lu)、建大广场。鼓励采(cai)用“绣花”功夫,对旧厂区、旧商业(ye)区、旧居(ju)住区等进行修补、织(zhi)补式更新(xin),严格控制(zhi)建筑高度,最大限(xian)度保留老城区具(ju)有特色的(de)格局和肌(ji)理。有利于(yu)发展特色文(wen)化产业和特色旅(lu)游。城市(shi)更新与乡村振(zhen)兴可以通过特色文(wen)化产业联结在一(yi)起,兼顾到(dao)城乡不同的功能与(yu)优势,形成合力。事实上,这些年来乡村(cun)特色文化产(chan)业的发展始终离不(bu)开城市市场和产业(ye)的带动。
2、城市更新与(yu)乡村文化振兴,二者相互呼应可以形(xing)成以下模(mo)式:一是“前店后厂(chang)”。城市是“店”,乡村是“厂”。城市占有(you)人流、信息流、物(wu)流等优势(shi),乡村则为城(cheng)市提供源源不竭的(de)产品、服务(wu)、原材料、人才。随着科技发展(zhan)和市场变化,城市对于(yu)乡村的功(gong)能有变化(hua),比如电商平(ping)台直接将乡村产品送(song)达消费者手中,再(zai)有城里人到乡(xiang)村旅游购买乡(xiang)村特色文(wen)化产品,砍去市场(chang)中间环节,但(dan)城市“线(xian)下”功能和(he)聚散效应是不可替(ti)代的。如能借城市(shi)更新之机,把乡村特色文化产业(ye)元素或符(fu)号嵌入进去(qu),可以丰富老城区(qu)的文化内涵,为(wei)老城区寻找保护(hu)利用特色文化与(yu)获得经济效益的(de)新平衡。二是“前沿(yan)后方”。城市(shi)是“前沿”,乡村是(shi)“后方”。历史(shi)上文化发展的基本格(ge)局,就是城(cheng)市引领文化的潮流(liu)与风尚,乡村则是本(ben)土文化的源泉(quan)和蓄水池(shi)。城市文化与当地经(jing)济发展节奏(zou)具有同步性,与外地文化交(jiao)流多,反应(ying)快,因而变动(dong)性强。城市与乡(xiang)村的快与慢、动(dong)与静、变与不变(bian),构成了一个区域(yu)文化发展的(de)张力。三是“前呼后应”。在很长(chang)的一个时期(qi)里,城乡文化(hua)关系是城市(shi)“呼”,乡村“应”,但是,以城促乡的(de)模式,在乡村振兴(xing)的背景下,已经(jing)演变成了城乡互(hu)促。无论是城乡(xiang)更新还是乡村振兴,文旅的介入应(ying)多采用“三(san)针”:插针(见缝插(cha)针)、扎针(针灸(jiu))、绣针(绣花功夫(fu))。
支撑之(zhi)二:科技
1、数字(zi)化。文旅部出(chu)台促进数字文(wen)化产业高(gao)质量发展和文化(hua)科技创新文件,聚焦(jiao)智慧文旅关键技(ji)术,丰富和(he)优化数字文旅(lu)产品和服务供(gong)给,培育新业态(tai)、新模式,强化大数(shu)据技术在互联(lian)网+监管中的运用(yong)。要跨越三道(dao)鸿沟:一是事业(ye)与产业。尽管相(xiang)关部委很早(zao)实施数字文(wen)化工程,图(tu)书馆、博物馆等相继(ji)启动数字化工作,但(dan)仍与产业拉(la)大了距离。二(er)是城市与(yu)乡村。有(you)关部门在启(qi)动数字文化建设之初(chu)就考虑到不能让乡村(cun)成为被遗忘的(de)角落,但乡村还是被(bei)甩下来了。三是年(nian)轻人与其他人群。这次疫情暴(bao)露出老年人群在这个(ge)互联网时代很(hen)少有获得(de)感。必须从加强(qiang)文化内容入手,解决目前智慧文(wen)旅死角太多问题。加(jia)强文化创(chuang)意,从文化数(shu)字化到数字(zi)文化需要创意转换(huan),不要做把资源从(cong)线下移到线上的搬运(yun)工。创意体现(xian)在数据采(cai)集利用上(shang),也体现在采集与(yu)利用过程(cheng)中创意发挥;体现在(zai)文化内容融合,还体(ti)现在展示文化(hua)内容所开展的项目、活动上;体现在文化(hua)与数字化的融合(he),也体现在文化与数(shu)字化合力向外融合。要加强文(wen)化情怀。互联网具有(you)扁平化、普惠性(xing)、民主性特征,在中(zhong)国传统文(wen)化语境,即便(bian)是面对人机(ji)互联、万物(wu)互联,我们从天人合(he)一、物我一体的思想(xiang)出发,也赋予了这(zhe)样的过程更多的人文(wen)光泽。
2、文化科技(ji)融合还要关注的方(fang)面
第一,文旅装备:文旅装备(bei)是文化科技融合的重(zhong)要载体。目(mu)前我国文(wen)体康旅装备,在科(ke)技水平上与世界上(shang)处于跟跑(pao)、并跑并领跑共存(cun)阶段;在制造(zao)业上有突出优势,总(zong)体上“大而不强(qiang)”,有很大发(fa)展空间。近年来已(yi)有文化装(zhuang)备企业陆续(xu)上市。围绕文化装备(bei),传统领域企业(ye)与相关行业正在(zai)相向而行(xing),进一步壮大(da)了文化装备制(zhi)造业的实力。工信(xin)部与文化和旅(lu)游部等相关部(bu)委近年来(lai)加强互动。要(yao)因地制宜(yi)发展文化(hua)装备制造业。
第二,标准化。标准是(shi)质量强国的(de)抓手,也是文(wen)旅产业发展的基(ji)本保障。标准有三个(ge)方面作用,一是保质量,就(jiu)是保证人民群众享(xiang)受的文化产品和(he)服务的质量;二(er)是促共享,标准是相互对接的基(ji)础,是打破壁(bi)垒的前提;三(san)是求安全。标准化改革(ge)深入推进(jin),在积极参与国际标(biao)准制定、并(bing)加大制定“国(guo)标”、“行标(biao)”力度的(de)同时,推动、引导制(zhi)定“地标”、“团(tuan)标”,鼓励(li)企业分享标(biao)准。标准已成为文化(hua)企业的轻资(zi)产、软实力。
第三,科技(ji)力量应该进一(yi)步下沉。文旅(lu)科技既要(yao)顶天立地(di),又要铺天盖(gai)地。。文化(hua)建设的基础在基层(ceng),文化发(fa)展的着力点在前沿(yan)。
支(zhi)撑之三:金融
1、金融是文旅产(chan)业的血液。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hua)》把文化金融作为(wei)重点抓手(shou)之一。随着(zhe)文化产业的(de)兴起,特别(bie)是文旅融(rong)合的助推,金融介入(ru)文化产业已由(you)政策引导转向(xiang)金融机构主动介入。
在疫情的(de)严重打出(chu)下,文旅产(chan)业受到冲击,金融(rong)参与也受到明显(xian)影响,但依(yi)然为资本看好。据(ju)深圳文交(jiao)所观察分析,2020年文(wen)旅产业投(tou)融资概况(kuang)是融资数量有631起,融资总(zong)额1.616万亿(yi),文化科技(ji)领域,融资(zi)金额同比增长约三(san)分之一,技术推动(dong)内容创新是显著(zhu)趋势,AR,VR技术(shu)和设备是文化科技(ji)领域的投资重(zhong)点。
投资现(xian)状:一是民营文旅企(qi)业依旧占据着文旅投(tou)资的很大比重。投资额在10-50亿投资(zi)机构数量最多。二(er)是重资产项目依旧是(shi)文旅投资的重点。单(dan)体型重资产(chan)投资项目(mu)最受投资机构青(qing)睐。三是目(mu)前大部分投资(zi)机构项目(mu)还未到退出期(qi)。四是已退出的(de)项目,投资收益大(da)部分低于预期。五是(shi)虽然受疫情影(ying)响,但大(da)部分投资(zi)机构依旧有(you)可投资金(jin)。六是有(you)可投资金的投资机(ji)构中,66%的机构2021年的资金量较(jiao)2020年有所增长(chang)。
2、文化(hua)金融需要把握文旅(lu)产业规律
一是渐进(jin),不能都求快(kuai)。文化发展是一个逐(zhu)步累积的过程。文化资源积(ji)累、文化认识深化、文化心理适应、文化(hua)氛围形成等(deng)等方面的基本节(jie)奏,又决定(ding)了文化发展节奏,不可能一蹴而就(jiu)。二是分散,不(bu)能都求大。文(wen)化产业主要满(man)足的是个性化(hua)需求,需求的分散性(xing),导致了产业(ye)的分散性,由此(ci)决定文化(hua)企业体量多数不(bu)大,而且大多数文(wen)化企业和旅游企业是(shi)微利。三(san)是内容产(chan)业,不能都求易(yi)。内容产业的灵魂是(shi)创意,创(chuang)意的得失决定了项目(mu)的价值甚至生死(si)。还要特别注意对(dui)风险的掌握。首先(xian)是政治风险。产品和(he)服务在内容上要健(jian)康、有益,至少是无害(hai)。其次是市场风险(xian)。作为内容(rong)产业,它需要精(jing)准把握消费(fei)需求。
渐进、分散、多风(feng)险,一方面是文化产(chan)业和旅游业,特别(bie)是乡村文旅(lu)产业的不足,另一方面看,处(chu)理得好,又未尝不(bu)是长处。具体说,有(you)三长:即重在长效(xiao),重在长尾,重在长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