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公元前770年(nian)—公元前207年),是周朝时在中国西北地(di)区建立的诸侯国。
始祖秦非(fei)子是商名将飞廉之子恶来(lai)之后。秦人先祖(zu)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shi)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周孝王六年(前(qian)905年),秦(qin)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feng)为附庸国。 治都于秦邑(今甘(gan)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号曰“秦嬴”。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rong),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da)夫。
前770年,秦(qin)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feng)为诸侯。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zhou)朝的诸侯国。秦穆公时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战国(guo)初,经过百年的衰落期,魏国夺(duo)取了河西之地。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bian)法,富国强兵,逐渐(jian)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jia)。前325年秦(qin)惠文王称王。前316年兼并巴国和蜀(shu)国。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shang)第一个大统一王(wang)朝——秦朝。前207年,面对农民(min)起义的大潮,赵高逼杀秦(qin)二世,去秦帝号,立(li)子婴为秦王。秦王子婴(ying)向刘邦投降,秦亡。
秦人早期与戎人杂居(ju)错处,远离中原。周王室东迁之后,秦人才逐步东进关中。到秦惠文王时(shi)期取巴蜀。秦国军队自(zi)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政(zheng)策后愈战愈勇。武器装备不(bu)断改进。兵种已有步、车、骑之分(fen)。军队数量多时达到“带甲之士百万”,出现了尉缭、白起、王翦等著名(ming)军事家和将领。
秦国社会经济仍以农业(ye)为主。春秋时代晚期,出现了铸铁农具(ju)。战国时代,修建了郑国渠、都江(jiang)堰等水利工程,进一步促使农(nong)业生产发展。手工业以冶铜和制陶(tao)最为发达。
国号
秦国的国号来自于地名。西(xi)周时的秦人首领秦非子(zi)因给周王室养马有功,公元前905年秦非子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qin)”成了他们的族称,建(jian)立秦国,史称“嬴秦(qin)”。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ru)镐京,秦襄公保卫周王室(shi)有功,正式被封为诸(zhu)侯国,“秦”成为国号(hao)。秦始皇统一后,仍然以“秦”为(wei)国号。
历(li)史
长期以来的(de)主流意见,是秦人出自西方。司(si)马迁在《史记·秦本纪》及《赵(zhao)世家》中曾经详述秦的先(xian)世,商朝晚期有戎胥轩,娶(qu)郦山之女,生中谲,“在西戎,保西垂(chui)”,看来秦人当时已在西方,并且(qie)与戎人有密切关(guan)系。蒙文通的《周秦少数民族研(yan)究》便据此认为“秦为戎族”。“东来说”由傅斯年率先提出,他认(ren)为秦人虽立国于西方,但其族源则(ze)在东方,即商代嬴姓东夷的西迁(qian)。由清华《系年》简文知道,商朝覆(fu)灭之后,飞廉逃奔商奄。奄(yan)国等嬴姓东方国族的(de)反周,飞廉肯定起了促动的作(zuo)用。乱事失败以后,周朝将周公(gong)长子伯禽封到原来奄国的地(di)方,建立鲁国,统治“商奄之民”,“商奄之民”被周人强迫(po)西迁,而这些“商奄之民(min)”正是秦的先人。西周中期的询簋和师(shi)酉簋都提到“秦夷”,还有“戍秦人”,来自东方的商奄(yan)之民后裔自可称“夷”,其作为(wei)戍边之人又可称“戍秦人”。
考古人员发现,秦与戎(rong)两个部族的遗址出土的文物(wu)风格迥然不同,秦文(wen)化主要来自周文化,而戎(rong)人的文化则来自寺(si)洼文化。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秦墓的(de)考古发现,为研究秦“公族”的物质(zhi)文化面貌提供了关键材料,这(zhe)批墓葬中殉人、腰坑殉狗等葬俗表(biao)明,以嬴秦“公族”为代表的典(dian)型秦文化延续了商文化的部分因(yin)素。2010年,甘肃省清(qing)水县李崖遗址发现多座西(xi)周时期秦文化墓葬,部分随(sui)葬品显示出商文化风格(ge),尤以方唇分裆(dang)鬲、带三角纹陶簋为代表(biao)。李崖遗址为夯实秦人“东来说”提(ti)供了重要证据。
《史(shi)记·封禅书》载(zai):“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昊(传(chuan)说中的五帝之一)之神,作西(xi)畤,祠白帝(白帝即少(shao)昊,五方上帝之一。早在周(zhou)朝时,依据《周(zhou)礼》,人们就以六辂祭祀昊(hao)天上帝和五方上帝。五方上帝分别是:东方青帝太昊伏羲、南方炎帝、中(zhong)央黄帝、西方白帝少(shao)昊、北方黑帝颛顼)。其牲駵驹、黄牛(niu)、羝羊各三。”《说文》:“嬴,帝少氏之姓也。”《左传》讲得很清楚,封鲁的奄国之地(di)又称做“少昊之虚”。秦仲被戎狄杀害(hai)之后,他的儿子世父说“戎杀我(wo)大父仲,我非杀(sha)戎王则不敢入邑。”
早期先世
史伯曾说嬴秦是伯(bo)翳之后,但秦襄公拥立周平(ping)王后,“自以为主少皞之神”。可(ke)是到春秋晚期的(de)陕西凤翔1号秦公大墓(秦景公(gong))石磬铭文则将祖先追认至高阳(yang)。则秦人的古史系统(tong),可能至少有两系,一是认(ren)同商奄之民,主少皞;一是本族追源至(zhi)高阳。《左传·文公十八年(nian)》同时提及“高阳氏”“颛顼氏(shi)”,后才将高阳(yang)和颛顼合并。根据《史记》:秦为颛顼(xu)后裔,颛顼孙女女修吞玄鸟卵,生(sheng)子大业。大业娶少典的女儿女(nu)华,生子大费,和禹(yu)一起治水。舜帝赞赏大(da)费的功劳,就赐姓为嬴。因为大(da)费善于调教鸟兽,人们又叫他柏(bai)翳。大费生有两子,分(fen)别叫大廉、若木。若木的(de)子孙有的在夷狄,有的在中原。若木有(you)个裔孙叫费昌,他所(suo)处的时期正是夏桀时期。费(fei)昌受不了夏桀之暴,便离开了夏朝(chao),投奔了商汤,专(zhuan)门给商汤驾车,辅助商汤灭(mie)夏立商,成为商朝的功臣(chen)。伯益长子大廉玄孙(sun)中衍,为帝太戊驾车,太(tai)戊又把女儿嫁给了他。嬴姓部族因(yin)之成为商朝的贵族,世代(dai)辅佐商朝。直至飞廉、恶来时。
大廉有两个玄孙(sun),孟戏和中衍。中衍为商(shang)王太戊驾车,很受赏识,妻之(zhi)以女,自此中衍之后(hou)多显。中衍玄孙叫中潏,居于西(xi)戎族生活的地方,替商朝保卫西部边(bian)陲。中潏生蜚廉,蜚廉生二子:恶来和季胜。蜚廉与(yu)恶来俱事商纣王,周武王伐纣,杀恶(e)来。西周建立后不久,周武王(wang)死,成王即位。成王年幼,国政交(jiao)由周公旦。此时以纣王(wang)之子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势力联合武(wu)王三弟发动了三监之乱,嬴氏部族也有人(ren)参与。秦人祭祀少(shao)皞氏,便是祭祀自己的始祖神。基于(yu)这种亲缘关系,蜚廉联合少皞氏之墟的徐(xu)、黄、江等嬴姓国与禄父(fu)数度叛周。周人将商奄故地及部分(fen)奄民分封给伯禽。奄君及部(bu)分子民被迁徙到齐国蒲姑,令齐国看(kan)管。恶来之子女防及(ji)部分奄民被远徙汧渭之间,周初(chu)先期抵达此地,为周(zhou)人保西陲的中潏子孙即为出土文献所说(shuo)的“秦夷”。
周之附(fu)臣
恶来的弟(di)弟季胜是赵国的祖先,秦与(yu)赵本是同一先祖,一脉相承。季(ji)胜有子叫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宠(chong)信。孟增有子叫横父(fu),横父则生造父。造父很善于驾驭(yu)马车,不但为周穆王驾车,并在周(zhou)穆王平定徐国徐偃王造(zao)反时立了大功,被周穆王封赏(shang)赵城(今山西洪洞)。造父族由此为赵(zhao)氏。
周孝王时期,造父侄大骆居于犬(quan)丘。其次子非子在位有五(wu)十年之久。被安置于汧、渭之间管理(li)马匹,马畜蕃息。造父的侄(zhi)孙非子(伯益十六(liu)世孙)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zai)秦地(今甘肃天水),非子便以(yi)封地为氏,号为(wei)“秦嬴”,并成(cheng)嬴姓的大宗,续其祭祀,后人称(cheng)其为“秦非子”。秦人此后世代为周(zhou)王室养马并在戍边对抗西戎。秦(qin)最初的领地为甘(gan)肃东南部,兴盛于陕西关中一(yi)带。当时秦国只是作为西周的附庸。
秦非子(zi)死后,其曾孙秦仲即位三年(nian),周厉王无道,有的诸侯背叛了(le)他。西戎族反叛周王朝,灭了犬丘(qiu)大骆的全族。周宣王即位(wei),秦仲被封为大夫,命伐西戎。公元前822年,秦仲即(ji)位为大夫二十三年,死在西戎手里(li)。秦仲有五个儿子(zi),其长子太子即位,是为秦庄公。
周宣王召见庄公兄弟(di)五人,交给他们七千兵卒(zu),命令他们讨伐西戎,庄公把西戎(rong)打败了,收复了犬丘。周(zhou)宣王于是把土地重新(xin)给予秦仲的子孙,包括他们的(de)祖先大骆的封地(di)犬丘在内,一并归(gui)他们所有,任命他(ta)们为西垂大夫。于是秦国(guo)兼有了两个封邑,一在秦(qin)(天水),一在犬丘(咸阳兴(xing)平)。秦庄公居住在他们(men)的故地西犬丘(天水),生下三个儿(er)子,长子叫世父。世父说:“西戎杀(sha)了我祖父秦仲,我不杀死戎王就决不回(hui)家。”于是率兵去(qu)攻打西戎,把继承人的位(wei)置让给他弟弟秦襄公。秦襄公做(zuo)了太子。庄公在位四(si)十四年去世,太子(襄公)继位。
公元前777年,秦襄公把他妹妹(mei)缪嬴嫁给西戎丰王做妻子。公元(yuan)前776年,西(xi)戎包围犬丘,世父反击,最后(hou)被西戎俘虏。过了一年(nian)多,西戎放还世父。
位(wei)列诸侯
经过长达百年(nian)的惨淡经营,秦暴霜露(lu)、斩荆棘,秦人逐步适应了(le)西陲恶劣环境,实力(li)与日俱增。
公元前771年春,周幽王因(yin)宠爱褒姒而废除太子姬宜臼(jiu),把褒姒所生的儿子姬伯服立为继(ji)承人,周幽王多次举烽火把诸侯骗来京(jing)师,以求褒姒一笑,史称“烽(feng)火戏诸侯”,诸侯们因此背叛了他。西(xi)戎的犬戎和申侯一起攻打(da)周朝,在骊山下(xia)杀死了幽王,西周灭亡。
犬戎大军盘踞于镐京(jing),王子宜臼召集诸侯勤王,秦襄公与(yu)卫武公、晋文侯、郑武(wu)公共率兵营救西周,作战有力,立(li)了战功,立幽王故太(tai)子宜臼为天子,是为周平(ping)王,以保卫社稷。
公元前769年,周平王(wang)为躲避犬戎的骚扰,把都城向(xiang)东迁到洛邑。秦襄(xiang)公带兵护送周平王至新都。周(zhou)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shan)以西的土地,秦始建国。周平王还说(shuo):“戎人不讲道义,侵夺我岐山(shan)、丰水的土地,秦国如(ru)果能赶走戎人,这(zhe)些土地就归秦国。”平王与秦(qin)襄公立下誓约。襄(xiang)公在这时才使秦国成为诸侯(hou)国(伯爵国),跟(gen)其他诸侯国互通使节,互(hu)致聘问献纳之礼。又用黑鬃赤身(shen)的小马、黄牛、公羊各三匹,在西畤祭祀天帝。公元(yuan)前766年,秦襄公讨伐(fa)西戎,到达岐山(shan)时,在那里去世,子秦文公(gong)立。
公(gong)元前765年,秦文公居(ju)西垂宫。公元前763年,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公元前762年,至汧渭之会(hui)。曰:“昔周邑我先秦(qin)嬴于此,後卒获(huo)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之(zhi)。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民(min)多化者。十六年,文公以兵(bing)伐戎,戎败走。于是(shi)文公遂收周馀民有之,地至(zhi)岐,岐以东献之周(zhou)。
秦文公(gong)之后,又经数代(dai)国君的努力,在谋求自己的发展空(kong)间,在讨伐西戎之战(zhan)中节节胜利,歧丰之地皆纳其下(xia),又先后灭荡社戎(rong),击败邽、冀两戎部,征(zheng)彭戏戎,兵临华山,收(shou)复杜、郑之地,灭小(xiao)虢,版图一直推进至关中东端。
公元前677年(nian)秦迁都城至雍。至此,秦人经(jing)东周初年近百年的艰辛创业,已占有关中平原大部分领土(tu),实现崛起,成为西方新兴(xing)强国。从公元前677年起,秦国在雍(yong)(今宝鸡凤翔)建都近300年。
称霸西戎
秦宣公时,秦(qin)军与刚刚统一不久、与自己同样处在(zai)高速扩张状态中的晋国发(fa)生边境冲突。秦(qin)宣公、秦成公皆(jie)非长命,幼弟任好立,是为秦穆公(gong)。
秦穆公时代秦国(guo)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ci)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qiang)国。秦穆公很有雄心,穆公娶晋献公之女,为了使强邻晋国(guo)与秦交好,先后拥立晋惠公、晋(jin)文公来安定晋国的混乱局面。秦(qin)穆公本想立晋文公以达到控制晋国的(de)目的,最后晋文公反借秦之(zhi)力巩固君位、称霸中原。
后来,秦穆公意欲乘晋文公(gong)病逝之机插手中原,却不料中途被(bei)晋所阻,公元前627年的崤之战中秦军全军覆没,秦穆(mu)公染指中原的计划破产。此时晋(jin)国正处于君明臣贤、国富民强(qiang)的巅峰时期。秦(qin)穆公果断地调整国(guo)策,将战略目标定在西戎的(de)游牧部族。王官之役后,将矛头指(zhi)向西戎。四处招揽(lan)贤才,“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在谋士由余的协助(zhu)下,向西“益国十(shi)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陆浑戎是戎人中强大的部族,秦穆公吞(tun)不下这块硬骨头,就想把他们(men)逼走。恰在这个时候,秦国与晋国发(fa)生了冲突,晋惠(hui)公被秦军俘虏,于是秦穆公把陆浑戎(rong)踢给晋国。
晋惠公是晋(jin)献公的儿子、晋文公重耳(er)的弟弟,因被迫害(hai),他和重耳都被迫逃离晋国。在(zai)秦穆公的帮助下,晋惠公得以回国继(ji)承国君之位,他曾向秦穆公承诺:“如果得以回国,愿将河西之地割(ge)给秦国。”但如愿继(ji)承国君之位后,却拒绝割地。不久,晋(jin)国受灾,晋惠公向秦国求购粮食,秦穆公派遣大量船(chuan)只往晋国运粮,从秦国都城到晋国(guo)都城,运粮船络(luo)绎不绝,史称“泛舟之役”。第二年(nian),秦国受灾发生饥荒,向(xiang)晋国求购粮食,却被晋惠公拒绝(jue),并且乘机派兵攻打秦国。秦穆公怒不(bu)可遏,熬过饥荒后,第二年就(jiu)发兵攻打晋国。两国(guo)在韩原交战,晋惠公对内对外皆(jie)背信弃义,尽失人心,一战而败(bai),他的马车也陷于泥淖,被秦军(jun)追上活捉。晋惠公回国当年,将晋国河西八城割给秦国。第三年,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为(wei)质。第七年,接纳陆浑戎整(zheng)体东迁。秦穆公稳定了自己(ji)的大后方,奠定(ding)了秦国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ji)础。
持(chi)续衰落
秦穆公称霸西戎后,国力得到增强(qiang),不久穆公卒,太子罃立,是为(wei)秦康公。秦康公及其子(zi)秦共公在位期间继父祖之余(yu)烈,向晋挑战,与楚靠拢,欲(yu)与楚形成对晋国的(de)夹攻之势。时晋灵公(gong)顽劣成性,赵盾把持晋政,晋国霸(ba)权几欲崩溃,楚(chu)庄王遂北上争雄于晋,然秦屡攻晋国后(hou)方,却难得一胜。
公元(yuan)前604年,秦共公薨,子荣立,是为秦桓公。桓(huan)公不恤国政,人民怨声载道。公元(yuan)前597年,楚庄(zhuang)王大败晋师于邲,晋国霸业骤衰,秦桓公阴攻晋之肋,不想却被令狐(hu)文子魏颗大败于辅氏。公元前578年,秦桓公背弃盟约,转而攻晋,晋厉公率四军八卿攻入秦(qin)国,大败秦军于麻隧,诸(zhu)侯之师扬威于关中。次年,秦桓(huan)公死。其子石立,是为秦景公。
秦景公即位,继续奉行“联楚攻晋”的方针,时晋(jin)悼公立,诸卿和睦,晋国复(fu)强,楚国又退出争霸行列。晋悼公(gong)复霸中原,诸侯归心,秦国终无力再与(yu)晋国周旋。在公(gong)元前546年晋(jin)楚弭兵之盟后,秦(qin)景公也着力改善与晋国的外交关系,双方重温秦晋之好。当双方的外患(huan)各自解除后,晋国六卿轮番(fan)执政,太史公曰:“晋公(gong)室卑而六卿强,欲内相(xiang)攻,是以久秦晋不相攻。”秦(qin)国向东不能出崤函,争南不能(neng)及巴蜀。秦以晋为(wei)城池,晋也六卿内讧,政令不能(neng)统一,秦国就这样踉踉跄跄(qiang)的走完了春秋之(zhi)路。
秦哀(ai)公在位期间,公元前505年(nian),吴国攻陷楚国国都,楚国大夫申包(bao)胥千里迢迢来到秦国求救,痛(tong)哭求师助楚昭王复国。秦哀公派兵救楚国,秦军击败(bai)了吴军,吴王阖闾才撤(che)兵回国,楚昭王得以复(fu)国。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攻灭智伯,智氏覆亡。赵襄子(毋恤)执政,三家架空晋君,号称“三(san)晋”。公元前425年,赵毋恤卒,魏斯(魏文侯)继之为执政。公元前413年,魏斯率领三晋联军向诸侯发(fa)难,三晋势力急剧膨胀。当时魏文侯(hou)以李悝为相,变法图强,魏(wei)氏迅速强盛;又拜吴起为将,侵吞秦(qin)河西之地,窥视(shi)关中。秦简公、秦惠公屡(lu)屡攻魏,意欲夺回西河之地,皆被吴起所败,吴起乘胜攻(gong)入关中,势如破竹,秦不能敌。公(gong)元前389年,秦惠公起兵50万与魏(wei)军决一死战,吴起(qi)在阴晋一战中,以五万之(zhi)卒大败秦军,秦国(guo)此战大败亏输,再也无力抵抗三晋(jin)的攻势。但是三晋中赵国不满魏国的压(ya)制,赵魏反目,三(san)晋联盟瓦解。魏国(guo)结怨于诸侯,秦国的压力大(da)减。
自秦厉共公之后,到秦出公在(zai)位时,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国政不(bu)稳,秦国日衰。秦灵公去世后,秦国国内重臣拥(yong)立在晋国的秦怀公(gong)嬴封之子、秦灵公之叔悼子回国(guo)继位,是为秦简公。他允许官吏、百姓带剑,打破了(le)只有贵族才能带剑的特权;实(shi)行按土地亩数征收租税的政策,则(ze)是承认了“私田(tian)”的合法性,表(biao)明秦国开始向封建制转化。公(gong)子师隰被迫流亡至魏国。公元前387年,秦惠公死,秦出公即位(wei),时方二岁,由母亲主持朝(chao)政,重用宦官与外戚。公元前385年左庶长菌改发动政变,杀秦出子及其(qi)母,迎秦灵公之子(zi)师隰回国即位,是为秦(qin)献公。献公立,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qie)数次发动收复河西(xi)失地的战争。公元前(qian)362年,秦献公寿(shou)终正寝,其子渠(qu)梁立,是为秦孝公。
变法图强
孝公即位之初,对(dui)秦之衰痛心疾首,乃下求(qiu)贤令:“宾客群臣(chen)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qie)尊官,与之分土(tu)”卫国人卫鞅入秦,教孝公以霸道之术,孝公甚(shen)喜,力排众议,以卫鞅为大良造,实施变法。
com公元前(qian)356年和公元前350年(nian),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的变法最为彻(che)底。商鞅变法鼓励(li)人口增殖、重农抑(yi)商、废除世卿世禄制(zhi)、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实行连坐之法(fa)。当时秦国地广人稀,三晋人多地(di)少,民众田地缺乏。因此商鞅(yang)建议秦孝公对外来移民(min)采取优惠政策,将三晋(jin)民众招来秦国,以便开垦荒地(di)。
公元前350年秦国大良造(商(shang)鞅)为了深化其改革,摆脱(tuo)旧贵族势力的干(gan)扰,提议都城由栎阳(今(jin)陕西西安北)迁至新(xin)建成的咸阳城,得(de)到秦孝公支持。
卫鞅彻底废除旧(jiu)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xin)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以(yi)加强中央集权,重(zhong)视农产,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jing)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wei)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li)不断增强,屡败(bai)魏军。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hou)期最强大的国家,傲视于西方(fang)。史记记载:“孝(xiao)公十九年,天子(zi)致伯。”周显王(wang)册封秦君为方伯,正式承认其霸主地位(wei)。
连(lian)横诸侯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太(tai)子驷立,是为秦惠文王。这时受商鞅新(xin)法“迫害”而被剥夺政治特权的旧(jiu)贵族一起发难,发起针对(dui)商鞅的反攻倒算。秦惠(hui)文王为了缓和矛盾,拿(na)出商鞅作替罪羊,车裂商鞅。商鞅虽死,但“秦法未亡”。秦惠文王(wang)继续奉行商鞅变法以来的国策,对外(wai)发展。公元前325年秦惠文(wen)王称王。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苴(cha),秦军继续屡败魏军,再破三晋伐(fa)秦联军,又联韩魏攻打齐楚,大败义(yi)渠国,掌控了对山东诸(zhu)侯作战的战略主(zhu)动权。经历了孝公、惠文王、武王三(san)代努力,蚕食三晋,席卷(juan)荆楚,已初露一(yi)统端倪。
魏国经(jing)魏惠王时代的消(xiao)耗,国力匮乏,在秦、赵、楚、齐等大国的夹(jia)攻下,衰落了,魏惠王晚年,三晋当中赵肃侯已经(jing)取代魏国成为了三晋的领军人(ren)。赵肃侯、赵武灵王父子一生征(zheng)战,使赵国雄踞北(bei)方。
齐国与秦国不接(jie)壤,得以独立发展,在对抗强魏的(de)过程中与秦国是牢靠的(de)战略伙伴,田氏(shi)代齐后,经齐威王、齐宣王、以及(ji)齐愍王前期三代(dai)君主80年开发,齐国富(fu)甲一方,与秦成(cheng)东西并立之势。 楚国的(de)吴起变法曾经令楚国强盛一时,楚悼王(wang)死后,新法基本(ben)被废,由于楚国本就雄(xiong)厚的国底,再经历楚宣王、楚(chu)威王之耕耘,楚国于公(gong)元前333年,大败越王(wang)无疆,并吴越之地,天(tian)下震动。
大国崛起
公元(yuan)前307年,秦武王气绝(jue)而亡,无子,诸(zhu)弟争立。穰侯魏冉(ran)欲立惠文王妾芈八子之子嬴(ying)稷,赵武灵王趁秦乱而谋之,乃拥(yong)立质燕之芈八子长(chang)子公子稷为王,是为秦昭王。昭王幼,芈八子为太后(hou),王舅穰侯秉政。
公元前293年,韩魏欲联军攻秦(qin),秦将白起与其战之于伊阙(河南洛阳(yang)南),大败二国联军,斩(zhan)24万人,掳魏韩联军统帅魏国大将(jiang)犀武。公元前283年,燕赵之相乐(le)毅率韩、赵、魏、秦(qin)、燕五国之兵而攻齐(qi),陷齐70城,后田单虽复国,然田(tian)齐衰败大势已定(ding)。
公元(yuan)前279年和公元前278年的鄢之战(zhan),白起统帅的秦军攻占了当时政(zheng)治核心在南阳和丹阳一(yi)带的楚国的南阳郡(jun)、南郡、临江郡(jun)(江夏郡)、黔中郡。至此南方大国楚(chu)国因为丧失大片疆土和人口(kou)而走向衰落。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出(chu)武关伐楚,次年(nian)攻入楚国腹地,陷郢都,楚卒(zu)溃败不能战,楚(chu)顷襄王乃辟迁于陈丘以(yi)避秦军之锋。自此齐(qi)、楚俱衰,天下已成(cheng)秦、赵相争之势(shi)。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见(jian)欺于赵惠文王,昭王(wang)怒,攻赵阏与,赵将赵奢于阏(e)与大败秦军。秦(qin)昭王知赵之强方锐,不可与之争,乃用(yong)范雎为相,迫母宣太后不干政(zheng),逐穰侯、华阳君、高(gao)陵君、泾阳君。范雎出谋“远交近攻”,昭王以为然,定为国策。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攻韩国,韩国割上党以(yi)赂秦,上党不愿降秦(qin)而降赵,赵纳之。秦昭王怒,欲夺上(shang)党。赵起倾国之兵以拒秦(qin),秦调关中之卒以攻赵,两军对峙于(yu)长平,赵廉颇不能退秦,王龁不(bu)能败赵,相持数年。
公元前260年,赵(zhao)孝成王以赵括为将,秦昭王秘遣(qian)白起为帅,赵括攻秦不克,赵军粮道被(bei)截,反被秦军所围46天,赵括战死,白起先后斩杀赵军45万于长平。赵国一蹶不振。旷日持久的(de)长平之战以赵国(guo)的惨败,秦国的险胜而(er)告终,秦国的最后对手被击溃(kui),统一天下终成定局。
公元前256年,西周公与山东六国相约伐秦,然(ran)诸国之军约期不至,事遂(sui)寝。秦闻,大怒。命将伐周。周不能敌,西周公乃尽以所(suo)领三十六邑三万人献秦,秦受地(di)而归西周公。不久,周赧王崩,周民东亡,秦取(qu)九鼎而归,秦帝国立。公元前250年,东周公复欲趁丧伐秦,为秦(qin)相吕不韦所执归。秦置之于阳人,周(zhou)亡,凡立国879年。
一(yi)统天下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13岁的嬴政被(bei)立为秦王,当时吕不韦为秦相(xiang),独擅大权。前239年,秦王(wang)政年已21岁即将亲政,但此时秦国朝廷中却掀起(qi)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吕(lu)不韦和嫪毐把持朝政、惑乱后宫(gong)。公元前238年(nian),秦王政平定嫪毐之乱,次年免除吕不(bu)韦的相职,吕不韦饮毒酒自杀(sha)。秦王政掌权后(hou),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积极推行(xing)统一战略。
公元前(qian)230年秦派内(nei)史腾攻韩,俘虏了韩王安,于韩地(di)建置颍川郡,韩国灭亡。这时赵国发生大旱灾。秦将王(wang)翦率领土兵直下井陉(河北省井(jing)陉县西),秦将杨端和率领河内兵进(jin)围赵都邯郸。赵派李(li)牧、司马尚带领大(da)军抵御。赵王宠臣郭开受了(le)秦国贿赂,散布流言说李牧(mu)、司马尚谋反。赵王因此改用(yong)赵葱和颜聚替李牧(mu)、司马尚,并且杀死李(li)牧。
公(gong)元前229年王翦大破赵军,杀(sha)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赵公子嘉率领其(qi)宗族数百人逃到赵的(de)代郡,自立为代王。秦就在赵都邯郸一(yi)带建立邯郸郡。公元(yuan)前226年,秦军攻下(xia)燕都蓟城。燕王喜迁都到辽东。秦将李(li)信带兵追击,燕王喜听从代王嘉的计(ji)策,杀了太子丹,把太子丹的人头献(xian)给秦求和。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派将军王贲攻魏(wei),包围了魏都大梁,引黄(huang)河水灌城,三个月大(da)梁城坏,魏王出降,魏(wei)国灭亡。秦就在魏的东部(bu)地区建立砀郡。
公元前225年,秦派李信、蒙武带(dai)20万大军攻楚失(shi)败。后秦王政派王翦带(dai)60万大军出征,大破楚军于蕲(今安徽宿县东南(nan)),迫使楚将项燕自杀。接着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fu)刍。公元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的江南地,降服了越国之(zhi)君,设置会稽郡,楚(chu)国灭亡。
公(gong)元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贲(ben)攻燕的辽东,虏燕王喜,灭亡了燕国(guo)。接着又回师攻赵国(guo)公族盘踞的代,虏赵代王嘉,建立代郡(河北(bei)蔚县西南)和辽东郡(jun)(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区)。 公前221年,秦将王贲从燕国(guo)南下攻齐,俘虏齐(qi)王建,灭了齐国。
秦国从公元前230年(nian)起,到灭齐时止,耗时(shi)10年陆续兼并了东方六国,从此完成(cheng)统一大业,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wang)国时期,进入了帝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