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量与反骗量
近年来,对于成交量的研判已成为业界人士用以进行技术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必须引起投资者重视的是:成交量也有陷阱!
股谚云:股市中一切都可以掺假,唯独成交量是真的,因为量是实实在在的钱堆出来的。但是,结合价格运行空间分析,我们发现成交量完全可以假造。如果继续认定只有成交量是真的这个定理,那么,对成交量的分析就会产生“盲点”,从而掉进新的技术分析的陷阶之中。
事实上,有不少老练的庄家已经在假造成交量,这甚至已成为市场主力操盘者们必须研究的新课题。而作为中小投资者,也应该学会识别庄家骗量的伎俩,而不是按照对常规理论的理解看待成交量。即,为了生存,不得不打破如常的习惯性思维方式,换个角度看走势,研究操盘手如何骗量,跟庄者如何进行反骗量操作课题。
骗量方式很多:在某价位放量,吸引跟风游资注意;或在某特定时间、区间放量,如:暴跌——震仓与吸货,拉升——推高建仓或出货;具体还可以描述为:换手放量;换庄放量,震荡放量,平稳放量,打压放量,拉升放量,对倒放量。相反,缩量表述亦有相似之处。通过有效骗量,诱使技术高手产生错觉,以保证庄家的意图能够如计划实现。而被搞糊涂了的股民,不见量不敢操作,盼放量;看见放量,神经紧张,怕放量踏空或吃套,在“盼量症”和“恐量症”中无奈地徘徊。
发现并找出成交量常态分析中通常存在的盲点,是研究成交量陷阱,找出防盲点措施,确定反骗量措施的必要前提。
“量在价先,天量之后必有天价”目前几乎是股市分析中颠扑不破的定理。可是,在具体判市操作中,往往越是需要肯定判断时,结论越是否定。缩量放量永远是相对概念,因此,“天量地量”只是滞后的确认。成交量大小不是事前能够确定的绝对不变的僵化概念。在下一交易日没有开始时,点位或价格运行空问及轨迹可以大概情到,而预测明天是否能否见到某一时期的天地量或具体成交量(有些方法可以判断转势日期,但是无法科学准确地回答成交量将如何变化,所以成交量的判断基本处于经验判断层次)恐怕难度大一些。
由于不能准确把握推理和判断的前提,那么结论必然出现的不确定性显而易见。因为越是推理完整严密的判断系统,在初始端输入错误的前提信息,加工出来的结论出错概率可能越大。所以,建议在根据成交量判断顶或底时,首先注意的,不应是凭自己感觉轻易给当天成交量下天量或地量的结论。量在价先的“据量判价”方法,在一般情况下有效,却不一定是在所有情况下管甲。尤其做短线,暴跌抄底时,有的股票成交量根本没有起作用。指数反弹时也有此现象。尤其冷门庄股,或庄家完全独立控盘的股票,不仅仅存在价量背离,而且还存在不管升跌,成交量几乎没有多大反映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