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采取什么措施防止滞胀? 如何防止滞胀?
在发布第一季度的宏观数据之后,未来的经济趋势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晨鸣纸业股吧。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出现滞胀迹象,“防止滞胀”应该成为下一步政策控制的重点之一。
the尽管经济增长放弃了“八保”政策,但第一季度的GDP增长率为8.1%,下降速度仍然超出了先前的市场预期; 由于具有“经过一年的调控后总需求减少和有效通货膨胀”的双重好处,第一季度的CPI仍达到3.8%,这同样令人担忧。 滞胀的两个“超预期”迹象开始出现。 显然,如果将来不能有效遏制GDP下降趋势和CPI上升趋势,中国经济可能陷入滞涨的泥潭。
我们可以将滞胀现象概括为两个问题:一个是,即使政府刺激投资和消费者需求,经济仍然难以增长; 二是尽管需求在萎缩,但由成本引起的价格水平始终很高。 具体针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在进出口形势恶化的情况下经济转型放缓,经济缺乏新的增长动力; 石油,电力和水等资源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以及人工和税收负担的高昂成本。 2008年,政府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引起了流动性泛滥,但并未得到有效释放。 因此,尽管通货膨胀已显示出企稳的迹象,但反弹的潜在势头仍然相对较大。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中央政府在应对通货膨胀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控制措施,但应对滞胀的经验显然不足。 一方面,即使宽松的流动性也无法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还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率回升。 3月份信贷迅速增长,但已成为短期融资这一事实证实了这种可能性。 另一方面,如果货币继续收紧,通货膨胀可能会缓解,但经济会更快下降。 对于决策者来说,防止结石是通过摸摸石头来渡河。
我们认为,除了维持现有的声音控制政策外,监管机构还应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滞涨风险。 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十多年来,美国经历了多次停滞。 当时的主要原因是两次石油危机导致了高昂的国内生产成本。 即使政府继续刺激消费,需求也继续萎缩。 与当时的美国相比,中国有一个良好的条件,那就是成本控制的空间仍然很大。 根据操作难度,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放慢石油,电力,水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 为了节约资源和调整经济结构,应该实施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但现在可能不是一个好时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源型国有企业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平台和手段。 由于他们享有国有制度的保护和利益,因此承担维持经济稳定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义务。 否则,社会不可避免地将当前的油价“突破八成”,梯度电价和水价视为“利用大火”。
二是。少公路收费造成的物流成本,正是着力在这些方面;减少农产品[12.18 -0.57% 研报]生产和流通环节税负,对于稳定物价至关重要;对中小企业减负增强盈利能力,则可提高整体经济活力。
三是坚定推进金融改革,此举一方面可以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缓解贷款难。另一方面,境外直投可以减少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流动性过剩形成的通胀压力将大大减轻。当然,金融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本身也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上三方面举措,后两者已经有所动作,但最易操作并且见效也最快的第一点,并未看到放松的迹象,希望能引起决策层的重视。
上述这些措施的实质,均在于政府和国有企业向公众和民营中小企业让利,以此激活经济、抵消滞胀预期。这些举措如能得以落实,将为经济结构转型成功重拾增长动力赢得时间。当然,最终还应寄望于收入分配改革真正实现突破,让中国经济形成健康的消费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