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交易大本营的编辑将为您分析长期的经济放缓:
在国内需求疲软和外部需求疲软的影响下,中国第一季度的GDP增长了8.1% 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下降,并且已经扩大,并创下了过去三年中的最低增长率(2009年第二季度的最低点为7.9%)哈投股份股吧。 结果,各方越来越关注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甚至“硬着陆”。 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和客观地看待8.1%的增长?
实际上,在试图寻找新动力的全球“弱增长”模式中,中国经济仍然是一个亮点。 全球经济尚未完全摆脱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不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发达经济体的增长方式都较弱。 从横向比较来看,中国经济仍然是全球经济的机车。 在全球疲弱的增长模式中,8.1%的增长是一个相对较高的增长水平。 与前几年中国的“超高速”增长相比,中国经济将进入“超高速”增长模式。
中国必须习惯于“减速”。应该指出的是,中国正在告别两位数的增长。过去,中国经历了十年的“超级增长”。 快速增长”,年均GDP增长率为10.48%。这归因于劳动力供应的快速增长以及高储蓄率支持的资本存量。为公司扩张和改善做出了贡献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正处于发展初期。 随着股息的减少,潜在的增长率开始下降,决定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基本因素,包括内生和外生的,需求和供给都会发生重大变化。 变化是平稳的 低,趋势接近或达到拐点。
首先,未来,中国的“人口红利”优势将逐渐下降,劳动力供给的增长率将下降,劳动力成本将上升,整体经济将进入周期性增长时期 生产成本中的因素。 这表明现代工业部门不再能够使用“固定工资制度”来吸收“无限供应”的劳动力。 供求不平衡逐渐弥补了工农业产品间的剪刀差,因此工业部门的利润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发生变化。 越薄,资本回报率将继续下降。
同时,随着我国大规模劳动力再分配过程的结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也将趋于放缓。 2010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6.9%,超过了工业化国家历史最高水平。 根据这一判断,第二产业很难显着扩张,劳动力转移率将下降。 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和“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放缓。 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将从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 预计未来城市化的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0.8-1%左右。 在“九五”期间和“十一五”期间,每年难以重现1.35-1.45。 百分点增加。
。有的“过度工业化、过度出口依赖、过度投资驱动、过度粗放增长”的模式,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上限,它的上限就是资源供给约束、环境质量约束、生态容量约束和气候变化约束。由于资源本身具有难以再生的特性,因此以不断耗竭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必将不可持续。
最后,全球增长格局演变。从中长期看,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严重打击了发达国家的支出能力,导致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全球总需求出现明显下降,出现了需求不足和供给过剩的结构性冲突。特别是在全球外部不平衡逆转、全球分工体系格局日趋稳定、中国出口产品集中度不断上升所逐步界定的国际市场容量、劳动和资源成本上升和汇率升值的压力以及逆周期贸易政策盛行等五大因素的影响下,未来出口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和主要源泉难以维持,将步入递减区域,中国依靠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快资本形成以及“要素驱动型”模式已到尽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亟待实现重大转换。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以往过去那种“双位数”增长不可维持,也不应维持。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在速度降下来的同时,把质量提上去”。未来中国必须加快要素结构升级,通过人力资本提升、技术提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型”向“效率驱动型”转变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当然,在整体要素结构升级的过程中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要和资源禀赋相适应,结构调整也不要过于剧烈,这样可以避免在“要素红利”形势逆转下,比较优势出现真空的状态。因此,现在最好的延续方式就是拉动内需,一边升级产业结构,一边挖掘要素红利的潜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