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财务报表? 理解财务报表的技能? 如何理解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种“艺术”,其背后是企业的奥秘金发科技股吧。
财务报表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全面反映,它提供企业管理层做出决策所需的信息。 仔细解释和分析财务报表可以帮助我们消除财务报表的“粉饰”现象,并公平地评估公司的决策绩效。
要了解财务报表,除了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外,您还应该掌握以下方面,以查看隐藏在财务报表中的商业秘密:
●查看报表 ,要检测公司是否存在重大财务问题
要获取公司的报表,首先,不要进行一些复杂的比率计算或统计分析,而要通读损益表这三个报表 和资产负债表。 检查现金流量表以查看是否存在异常帐户或金额异常的帐户,或者从表中不同帐户的金额分布来看是否异常。 例如,在国内会计实践中,“应收款和应付款是一篮子,所有东西都可以放入其中”。 其他应收款过多通常意味着该公司的资金被其他公司或个人占用,甚至占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种职业可能没有利息,也可能变成坏账。 在分析评估时,应将部分应收款中可能会计入坏账的部分予以抵销,并作为当期坏账费用减少其利润。
●研究公司财务指标的历史长期趋势,以确定是否存在问题
具有连续盈利能力的公司通常比过去三年的公司盈利更高。 可靠的企业绩效是可靠的。 我们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必须进行5年以上的考察,才能基本清楚地看到它。 如果将股东权益回报率用作评估上市公司的绩效指标,则会出现一条规则,即上市公司上市年份的指标相对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下降了50%以上 在上市之前的三年内,在随后的几年中不可能恢复到上市前的水平。 只有一种解释:公司上市前的报告“太多”了。
●比较公司的利润水平是否与其现金流量水平相符
一些公司在利润表中反映了较高的营业利润,并且 他们的经营活动,但是,表现很差,所以我们应该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将利润转换为现金?利润质量有问题吗?” 银广峡在其敞口之前的一年的盈利能力远远超过了同行的平均水平。 然而,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相对于其经营利润而言较差。 后来证明,该公司利用其在天津的全资进出口子公司进行虚假的海关申报,然后虚增了会计中的应收账款。 付款和销售方式炸毁了利润的“气球”。 这些虚拟的所谓应收账款永远都不能转换为营业现金。 难怪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如此之差。
●将公司与同行进行比较
。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比如销售增长了20%,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行业平均的销售增长水平是50%,那么低于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业最终将败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小心报表中的“粉饰”
财务报表中粉饰报表、制造泡沫的一些手法,对企业决策绩效的评估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完全出错现象。
● 以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来掩饰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或亏损状况
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活动产生的利润,通常出现于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科目中。如果我们分析中发现企业扣除非经常性业务损益后的净利润远低于企业净利润的总额,比如不到50%,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企业的利润主要不是来源于其主营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来源于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这样的利润水平是无法持续的,也并不反映企业经理人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提高的结果。
● 将收益性支出或期间费用资本化以高估利润
这是中外企业“粉饰”利润的惯用手法,比如将本应列支为本期费用的利润表项目反映为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在国内房地产开发行业中,我们可以经常地看到企业将房地产项目开发期间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利息支出任意地和长时间地“挂账”于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这样这些企业的利润便被严重地高估。
● 以关联交易方式“改善”经营业绩
采用这一手法的经典例子是目前已经不存在的“琼民源”公司。为了掩盖亏损的局面不惜采用向其子公司出售土地以实现当期利润,而下一年再从该子公司买回土地的伎俩,后来“东窗事发”,遭到财政部和证监会的严厉惩处。所以,我们在分析中应关注企业关联方交易的情况,研究其占企业总的销售、采购、借款以及利润的比例,并应审查这些交易的价格是否有失公允。
● 通过企业兼并“增加”利润
某些企业在产品或服务已经尚失赢利能力的情况下,采用兼并其他赢利企业的手段来“增加”其合并报表的利润。这些企业的会计高手利用国内尚未有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准则和目前合并报表暂行规定中的“漏洞”,将被兼并企业全年的利润不合适地并入合并报表中。在分析中应特别注意企业的收购日期,收购前被兼并企业的利润水平,在合并利润表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之间有无除所得税和少数股东收益以外的异常科目出现。
● 通过内部往来资金粉饰现金流量
有的企业在供、产、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便采用向关联企业内部融通资金,并把这些资金的流入列为“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手法使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看起来更好。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公司的财务情况和评估决策绩效,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首先,企业的资产以及利润表中的产品销售成本是按资产或存货获得时所支付的金额记录的,因此资产和销售成本不是按资产或存货现行价值反映的。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有可能引起资产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的高估。另外,历史成本的原则还导致同业新老企业比较的困难。比如,假设甲、乙两家企业生产完全同样的产品,生产能力一样,本年销售收入也完全一样,都是1亿元,甲企业是10年前成立的企业,由于固定资产购建比较早,因此当初的成本比较便宜,再由于使用中折旧的缘故,故其固定资产的账面值较低,仅为2000万元;而乙企业是刚成立3年的企业,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较高,累计提取的折旧较少,所以其账面值较高,为6000万元。我们计算甲、乙两家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可得:甲企业为10000/2000=5(次),而乙企业为10000/6000=1.67(次)。若我们将两家企业的周转率相比,则会得到乙企业的周转率仅仅为甲企业的1/3,乙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似乎远远不如甲企业的结论。但是,这样的结论显然是有失公允的。解决这一局限性的方法是在企业内部考核中采用资产的现行价值来计量资产的价值,比如甲乙企业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按固定资产重新购建的成本——重置成本来替换其账面值。
其次,会计方法选择和会计估计的普遍存在。财务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常常允许对相同的业务采取多个可选择的方法之一,即使对同类固定资产都采用直线法折旧,不同企业对资产的使用年限、使用年限未能够在市场上可变卖的价值(残值)的估计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其一,在企业集团内部的绩效考核之前,应该按行业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尽可能地减少或甚至禁止对同一类经济业务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其二,作为分析人员,应采用一些剔除由于会计政策不一致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另外,财务指标也具有局限性。企业的内部控制程序是否有效以及企业作为组织的创新和学习能力怎样等是财务指标所不能反映或不能完全反映的,必须借助于其他的非财务指标,甚至是难以量化的指标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