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股后改革时代将具有以下三个主要投资主题:
一个是价值投资。 在市场调整过程中,价值型股票有望跑赢增长型股票。 选股的重点可以是股改后基本面有较大改善空间或利润逆转的公司,增长稳定且估值合理的公司以及在产业整合中具有估值优势的公司。
收购。 具有实质性主题的并购仍将是未来的热点。 将来,全流通公司的控制权之争可能会成为普遍现象。 同时,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将以现有的上市公司为平台实现整体上市;
第三是IPO淘金热。 新股上市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具有良好企业素质和行业前景的股票将有望成为追求市场资本的热点。
股权分置改革从微观层面改变了整个市场的基础,并引起了市场的革命性变化。 这是一种对整个社会的股份制文化的启蒙教育,极大地唤醒了股东的意识,促进了各种市场的发展。 基础设施工作的各个方面。 从理论上讲,股权分置改革使股东利益一致,而股权分置改革使股权激励成为现实,这反过来又使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一致。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股权分置改革只是上市公司转型的第一步,仅相当于所有上市公司的第二次IPO。 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在短短两年内是否发生了真正的变化尚待观察。 应该注意的是,整个公司治理应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公司治理的质量将反映在股票价格中。 在公司治理中,大股东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并且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因此,公司的选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大股东的选举。
1毖≡公司治理溢价
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由于股东利益的不一致,公司治理尚未进行讨论。 要说治理只是大股东的治理,治理就股东之间的治理无话可说。 但是,股权分置改革后,由于全流通,股东的基本利益趋于一致。 因此,由于战略利益,无论是内部股东之间还是外部股东之间,还是内部股东与外部股东之间,股东与股东之间都将形成竞争与合作关系。 该协议将不可避免地达成公司治理的理性协议,而治理的目标是最大化市场价值。 因此,从理论上讲,股权越分散,对公司的治理就越困难。 由于股东希望搭便车,公司将更多地依赖内部人控制。 除非该公司属于金融公司或具有高并购价值的公司,否则该公司应给予治理折扣(例如工业房地产)。 对于一家占主导地位的公司,大股东的份额越大,则应管理的溢价就越大,因为二级市场中的财富和大股东所占份额最大; 对于拥有两个以上公司的公司对于具有上述具有竞争优势的大股东的公司,股权竞争越激烈,治理的溢价就应该越高,因为治理的约束力越强。 这些结论与以美国公司为代表的治理溢价的实证分析不同,因为美国实行社会股份制,而我国是集中的公司股份制。 基于这些分析,我们应该选择一个拥有高持股比例的大国。)。
2毖≡癯錾砗玫纳鲜泄司
大股东在全流通前是掏空上市公司,全流通后其行为将变得复杂,一般倾向于“做好”上市公司。随着一级市场高度市场化,“壳”资源将不再稀缺,股改后,去帮助其他公司重组的“活雷锋”式的机构越来越少,“自家的孩子自己抱”将成为常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出身决定命运,好的出身的上市公司将更容易出人头地,将一改“越穷越炒、越老少边穷越炒”的庄股历史,市场将更多关注上市公司本身及大股东的综合实力与潜力。通过发行市场的高度灵活性,大股东可以通过注资、整体上市、资产置换等各种方式改善公司资质,通过二级市场的增持、回购、股权激励、战略投资者联盟等各种手段维护股价,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股东的资源就是上市公司拥有的潜在资源,因此上市公司本身好肯定是好(如民生银行),本身不好只要大股东好也不错,由此拥有出身好的上市公司是不可小视的。
3毖≡“久爸爸”
对上市公司的估值基于永续现金流和连续性假定,当一个公司不能永续和连续性中断时估值将无法进行,因此坚持基本面投资就一定要选择“久爸爸”,当然上市公司本身的资质能吸引更强大的“新爸爸”入驻除外。未来3年乃至今后真正全流通时期,永远都存在大股东股权变化的问题。大股东对股权的处置从数量上讲无非是四种做法:增持、不变、减持、全部卖出,当然具体在操作上可能会根据市场情况采用组合做法。大股东的行为一方面将影响二级市场的供求关系,更重要的是将影响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管理,影响上市公司的价值。大股东对股权的处置从时间上讲有四种做法:战术持有战略退出、伺机退出、战略进入、永不退出。大股东控股意愿越强,该上市公司越值得投资。通俗讲,大股东永久性的、大规模战略性增持的公司最有价值,如美的电器、宝钢股份的大股东的增持,而大股东不断减持的公司不值得投资。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市场中,紧跟大股东这个上市公司最大的内幕机构投资者的步伐是最有效的投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