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我如何看待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的分析方法是什么?
1,首先浏览损益表的结构科新机电股票。
浏览收入,成本,利润和近似比率结构,以建立初步印象。 查看过去两年中损益表中的变化,并对运营条件的变化产生初步印象。 然后查看损益表的损益与现金余额的增减之间的关系。 如果一家公司的利润很高,例如腾讯的年收入超过400亿美元,净利润超过100亿美元,我想知道他的现金余额是否也很大。 如果超过100亿,那么OK确实足以赚钱;反之, 如果不是,我将查看现金流量表,他在哪里花了这笔钱,或者他赚了但没有收回; 如果这笔钱是花在购买固定资产或公司上用于并购,则必须查看资产负债表是否相应地增加了这些资产,是否有可能挖掘出这些大量的新资产或该资产的目的。 合并以及是否合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使用膨胀资产还是隐性资产)。 关联方交易最容易转移利益)。
2,浏览注释中的收入,成本和费用项目的详细信息和更改。
在我看来,收入是最重要的,值得关注。 一方面,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趋势反映在收入中。 了解公司的收入内容,结构,市场竞争力和未来趋势更为重要。 重要的; 另一方面,在大多数行业中,会计收入的确认与普通人的商业常识和理解非常接近,并不像成本确认那么复杂(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成本计算容易出错)。 假设:利润率为10%,如果成本增加1%,利润可能会减少约9%。 关于收入,例如Forgame,它将从二维列表中披露游戏的独立研发和运营收入以及91wan的促销和运营收入的详细信息,比例和年度变化,以及数量和分布 游戏发行和退市,甚至告诉您开发者与促销运营商之间的利润分成约为2:8。 对于成本,我们主要看一下结构和内容。 例如,对于Forgame,我将研究人工成本和促销成本。
3,浏览资产负债表结构。
查看两年现金余额以及现金流量表的收支分布。 用应收账款余额除以平均每月营业收入,可以看到应收账款大致等于几个月的收入(应付账款相似)。 。 现金+各种应收款和应付款的净额可被视为公司的可确定的类现金资产(补充:A股公司的预付帐款较大,并且经常会在会计上出错,例如固定预付购置资产包括在当期资产中。 资产)。 土地和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和账面价值相差很大。 它们需要分开分开。 特殊的机器和软件,长期的递延费用和商誉在大多数时候通常被视为低价值或毫无价值的资产,因为它们已被出售。 它不是有价值的,它的盈利能力已被纳入利润表分析中已经反映的盈利能力。
(看看损益表,我想知道公司最近几年赚了多少钱,增加了多少钱。负债表是想知道公司现在手上有类现金资产。这两者加起来就是公司的绝对估值,不准确,但可以心里有底。看利润表比看资产负债表要花时间得多,因为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净资产是已经存在的事实,它是多少就是多少,八九不离十;但看利润表的收入、成本和费用,了解背后的业务经营状况,以及行业前景、竞争状况和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来预测公司未来盈利前景和增长率,才是最核心和最困难的地方。)
4、关于现金流量表:
学过会计的就知道,现金流量表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倒算出来的,并不是每一笔现金流的汇总(官方指引就是这样编制的,也没有公司做账会去精细到划分现金流量类别)。所以,现金流量表并不重要,因为他所反映的事实,已经分散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明细里面,他仅仅起到辅助作用。(比如:一个公司赚很多钱,现金却没增加,如果没有现金流量表,我需要去看费用支出情况和资产增减的情况来了解公司的现金到底花去哪了;有了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把现金流量表当作去目录去查看,就可以更快定位现金增减在哪里)。另外,现金流量表涉及较多计算过程,如果编制者不细致还容易会算错,再之现金流量表有些项目是列示“总额”还是“净额”编报表的人也很容易出错,看报表的人自然就会不太肯定或信任。所以,现金流量表在我看来,仅仅是一个承担一个现金流量的“目录”的角色,而且还要小心它到底有没有计算对。
5、财报中我会忽略不看的东西:
(1)税项:税务是最复杂的会计处理内容之一。但可能我比较另类,我几乎从来不看;因为上市公司相对守法,只要按规定交税,如果你了解税法,那它是怎样就是怎样了,无关一个企业的盈利和成长能力;
(2)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无关一个公司的核心能力,它所产生的一次性后果已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了(比如政府给公司补偿发了100万元,这100万元已经变成现金体现中公司的现有价值上了,在利润表上我会当他没发生过);对重大非经常性损益我才会去看。
(3)其他不重大的财表项目,比如如果其他应收款金额一直都不重大,我就完全不看他了。
(4)大多数会计政策:财报中会有会计政策的长篇幅,我只会选择性看个别独特的东西,比如制造业中的折旧政策,收入成本很难划分的公司采用的确认方法,其他大多数完全忽略。
6、寻找业务接近的公司财报来做比较
将财报浏览完后,就已经大体上了解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经营状况,包括利润率是多高,是轻资产还是重资产等等,但是如果不是业内人士,很难判断经营收支是否符合商业逻辑,这就需要尽可能需要寻找业务接近的公司财报来做比较,这也应该是所有财报使用者避免不了要做的事。看单一公司的财报只能看到单一的事实,而缺乏一个衡量比较的基准容易会使人缺乏方向感,如果能做到纵观同行业、相近行业和不同行业的财报,看财报就能在心里有所比较,心里更有底,所以,到底还是得多看。而对于估值,专业投资或分析人员会将多年财报数据罗列出来,采现金流量折现等方法进行估值,估值涉及假设过多从而难以量化准确,但依然有重大参考意义;对于时间有限的业余人士,拿最近几年的利润和净资产做一个粗略的估值计算,在考虑股票流动性产生的财富放大效应的基础上,与市值做比较,也多少可以让自己心里有些底。
更多财报知识请关注炒股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