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背景下投资理念如何变化? 全流通背景下投资理念如何变化? 全流通背景下投资理念如何变化?
全流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即总权益变为流通权益,即两者相等海南海药股吧。 这意味着市场的规模突然扩大了很多,这无疑增加了市场炒作的难度。 股票价格显然会越来越接近国际公认的估值体系。 这将促使整个市场的投资理念转向更加关注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方向。 低估值和成长性将越来越成为投资者选择股票的首要原则。
近期,市场在思考是投资大盘蓝筹股还是中小盘成长股。 其实,选择大盘股还是小盘股,应该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宏观经济背景而定,与全盘股是否全流通无关。 股票都是新上市的。 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板块,都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周期和市场的不同发展阶段。 比如去年主要投资中小板,现在是上海主板的天下,但创业板不好。 但无论选择哪个市场或风格,都必须适度超前,否则无论如何都做不好。 我喜欢预测热点并适当地掌握它们,但其他人可能无法做到这一点。 所以,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你不擅长预测热点和波段,最好覆盖一组你看好的股票,这样可以省去你的后顾之忧。 其实不管是全流通还是非流通,概念都有三种风格:长线持有、波段操作、短线出击,用哪一种,其实只要能应用就行。
当然,在全流通之后,我们还有一个更大的事件,那就是有卖空机制。 今天看到吴军也来了,我想他以后肯定会讲这个问题的,我就不多讲了。 关于投资理念,大家都能记住一句话,那就是投资者会越来越理性,越来越不容易被骗。 无论是大股东还是管理层,管理层都应该是核心,只有真正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才能走得长远。
Zhou Guiyin: 谢谢石老师的解释。 施先生的观点似乎是在说,不管是不是全流通,都要根据不同的市场阶段做出不同的选择。 盘子的大小不能作为选股。 标准的关键在于上市公司能否为我们创造价值。 私下里,施先生也跟我讲过不同时期不同的概念。 比如现在是通胀期,选股和概念不能一成不变。 接下来,我们来听听于伟先生的看法。 于伟是我们上海证券报的老朋友。 我们中国证券网每天都有视频节目播出。 以后我们会邀请于先生到我们的工作室进行专题讨论。 客人。
于伟:石老师前面说的很清楚,我也同意。 全流通,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应该是大股东角色的变化。 以往上市公司自身业绩场往往出现的是大股东与市场中的一部分资金暗箱操作。全流通时代,这样的现象不能说完全消灭,但至少大股东在违规操作前还是会考虑风险和收益的配比。由此,上市公司的业绩和成长性会越来越多的成为大股东需要考虑的因素。
关于流通盘大小的问题,我也说点不同的观点。今年1季度的行情过去后,大家发现去年炒的风风火火的中小市值股票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而去年一直处于低位区域的绩优大市值品种在稳步攀升。其实这并不说明绩优的大市值品种投资价值就一定优于小市值品种,只是在全流通时代,估值体系还是会发挥它的作用,无论高估值还是低估值的品种都有价值回归的要求,不同行业,不同市值的品种应该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但一定是动态的估值中枢,过分超越这样的中枢就有回落靠拢的要求,反之亦然。在选股中,主要关注股票的合理定位,只要定位是低的,就一定有价值重估的要求,而一旦确认价值低估,买入后就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去伴随它的成长,切忌过度摇摆,或者被市场中不断涌现的热点所吸引。
我想大家崇拜巴菲特,但大家应该看到他在网络科技股最为热门的时候就能不为所动。在全流通时代还是建议大家,不要总盯着那些热门的股票,更多的从上市公司业绩和成长性出发,无论在盈利还是亏损状态下,敢于对低估值品种长期持有。
周贵银:接下来我们听听吴君的,吴君是我们在座各位唯一专业从事期货交易的,能否从股指期货角度谈谈我们正面临什么变化。
吴君:对于股指期货,还是个新生事物,我们还没有完全放开,但是将来的变化,我们已经看到了。我一直主张,全流通时代、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会共同作用影响A股市场,将产生“超流通效应”并让我们的A股产生价值重估效益。现在期指交易量实在太大了,而且还不是所有人都能随便开户的,即使开户的也不是随意可以开仓的。尽管这样,交易量已经很大了。3月份,股指期货日均成交量超过18万手,成交额日均在1800亿元,远大于其对应的股票现货的成交额。随着市场进一步发展,杠杆放大效应还会体现。交易量的放大,同时意味着计价活动日益频繁,价格精准度将提高,目前的权重股的价格都将在这种巨量的成交中面临价值重估。 我举个形象点的例子,我们可以把做股票想象成用手抓东西,刚开始市场限制流动,相当于手上戴着厚厚的手套,手套越厚,操作越不灵活,灵敏度也不高,所以操作也往往失真。随着流通比例的提高,手套逐步变薄,全流通就把手套基本去除了。 总之,我认为在全流通时代,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应当从沪深300权重股中寻找价值重估和短线投资机会,从沪深300指数外的股票中寻找价值投资和趋势性机会,利用股指期货把握指数上涨行情,利用商品期货寻求抗通胀的保值防御。我就简单讲这么多,等其他嘉宾讲完之后,我们再充分讨论。
周贵银:关于股指期货,我发现市场上一直在讨论阴谋论,大资金完全可以通过权重股影响期货市场。反正A股市场上即使亏钱,只要在期指上能赚钱就行。跨市场操纵是否存在于现实中,我们还要观察,但是做空交易的实施,或许会让市场的估值重心整体下移,这个我们可以留在以后探讨。接下来我们请徐广福谈谈,徐老师是我们上证博客全国行昆明站的演讲嘉宾,博文有时以短小而精湛为特征。
徐广福:好吧。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市场容量非常狭小。在2005年的时候,市场容量仅仅有一两万亿左右的流通市值。而到目前市场上的流通市场已经达到27万亿左右,市场容量的暴增注定了分化的开始。2005年年末M2的余额只有29.88万亿元,而目前M2的余额超过72万亿元。也就是说市场容量增加超过10倍,M2增加还不过1.5倍。这也是市场始终不能发动大级别行情的主要内因。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自2009年开始中小市值股票不断走高,而传统权重股不断走低的原因。正像一个跷跷板,一边高了另一边就低了。而在资金不断紧缩的大背景下,市场自然容易选择市值小、题材多的中小股票进行操作了。
更多全流通背景下投资理念如何变迁知识请关注炒股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