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市公司行为不正? 上市公司经营不善的原因有哪些?
从炒房炒股,到购买理财产品、放高利贷……上市公司的投资可谓五花八门微平台股票资讯网。 从刚刚公布的上市公司半年报可以看出,在调结构促转型的经济形势和流动性趋紧的金融环境下,市场资金存在结构性失衡。 在利益驱动下,实体公司“经营不善”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可能加剧行业空心化的风险。
巨额资金涌入理财借贷市场
上市公司半年报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数量 管理产品和发放“委托贷款”已超过50个,购买资金额和累计贷款额分别超过200亿元和160亿元。
在众多上市公司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螺水泥。 公司发布公告称,为提高运营资金使用效率,在信托和银行理财产品上共投入运营资金40亿元。 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陕鼓电力,在理财产品上也累计投入26.5亿元。 虽然海螺水泥和陕鼓电力的手笔令人惊讶,但它们只是财富管理市场的冰山一角。 中卫国脉、思兰微、东格阿胶、漫步者、双汇发展等公司斥资数亿元购买理财。 产品。 这些投资产品中,以1年期短期产品居多,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至6%之间。
在国家理财的同时,放贷潮也愈演愈烈。 上市公司也成为其中的重要一员,向非关联公司提供委托贷款的公司不在少数,贷款利率普遍高于市场利率。 其中,卧龙地产、卧龙电气、武汉建民、钱江生化、宁波威力等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涉及数亿元。
这与一年期定期存款 3.5% 的年利率相当。 它可以被视为“高利贷”。
武汉建民就是暴富的代表。 公告显示,其对外委托贷款1.5亿元,年利率20%,一年的利息收入将达到3000万元。 武汉建民半年报显示,公司对外委托贷款实现利润1304.41万元,同期净利润3619.6万元。 超过三分之一的利润来自贷款收益。 “不好好做生意”的现象实在不寻常。
资金交换挪作他用
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通过理财和借贷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他们使用从过度 - 筹集或再融资以“流通资金” 变相投资金融市场不应该是真的。
从以往中小板和创业板超募资金的最终用途来看,也曾出现过用募集资金置换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挪用 其他目的。 基金置换表面上并没有改变资金数额,但通过置换,公司募集的资金成为上市公司自有资金,不再受到影响。,但是海螺水泥仅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一个月刚刚公布发债再融资获批的公告,这一巧合令人觉得事有蹊跷。
从再融资公告来看,海螺水泥公开发行债券总规模不超过95亿元,将以1∶1的比例分别用于偿还商业银行贷款与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按此计算,偿还商业银行贷款约为47亿元,另47亿元作为企业流动资金。
如果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再融资本无可厚非,但仅在1个月后,该企业就有40亿元的自有资金投资理财产品,且不说是否有资金置换的现象,至少说明企业现金流并无短缺。
国泰君安策略分析师时伟翔曾对记者表示:“由于今年银行借贷资金紧张,不少企业转向直接融资市场,监管层对此也有所鼓励。 ”但是,某些直接融资不为发展实业,而买理财产品和放高利贷则难以让投资者理解。
影子银行孳生风险
从炒房到炒股,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投资并不鲜见,但将大规模资金砸向银行、信托理财产品和放高利贷则是今年兴起的新现象。在孙立坚(博客,微博)看来,市场其实并不缺钱,“钱荒”不过是一些企业为了低成本拿钱的借口。
这股“倒卖风”令银行表外业务和影子银行愈演愈烈,通过保证金撬动开出票据,票据直接融资,再通过融到的资金发放体制外的贷款已成为 “社会融资总额”中的一个部分,此举避开了信贷监管渠道,不但引发资金脱媒、降低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还成为孳生风险的一个源头。
国金证券宏观分析师李治平也表示,将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三部分资金纳入上缴存款准备金基数,本质上抑制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提高了表外业务的机会成本,倒逼了开设票据、信用证所需的保证金比例上升,从而也约束企业通过这一渠道增加杠杆所带来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