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本营介绍了股票市场的走势和宏观经济前景的编辑:
在熊市2001至05年,40月均线有很强的抑制力 熊市反弹,每轮反弹不超过6个月中国平安股票。 从这个角度看,深证指数和沪深两市多数个股的反弹可能已经进入了“残花断柳”时期。 如果沪市反弹幅度较低的权重股无法弥补涨幅,新一轮的抛售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只要这些重量级人物发力,哪怕只是短短几个交易日的仓促倒地,沪市的反弹也一定能赶上深市。
从技术指标来看,沪市反弹幅度相对较低的重磅股可能会出现互补性上涨。 新的政策出台“利好”预期,也可能为这些权重股增补涨势。 因此,清明节过后,本轮反弹或将转向沪指虚张声势阶段结束。 如前所述,熊市的反弹很难超过6个月。 如果没有奇迹,四月的某一天将是本轮反弹的结束。
我不认为上证指数1665已经是无法破的终极底部。 今年最后一个季度或明年最后一个季度,上证指数有可能突破1000点; 真正的底部可能明显低于 1,000 点。 关于这个判断的原因,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详细讨论过,这里不再赘述。
过去几个月,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股走势强劲。 该板块继续上行,短期难度加大。 但从部分品种(如中铝、中色、云西)的均线系统和布林线来看,股价似乎存在反弹空间。 钢铁股中的两大“大佬”宝钢和鞍钢,近几个月走势较为疲软。 在一些经济指标发出虚假复苏信号的刺激下,两者都有弥补涨幅的可能。
总之,清明节过后,善于选择个股、能够果断进场的投资者仍有获利的机会; 但他们必须做好随时大幅减持甚至清仓的准备; 突破2900,应坚决出清。
自去年11月以来,股市、邮市、黄金市场、楼市均明显升温。 我认为这四种市场同时升温,其中包含了人们对未来严重通胀的严重担忧。 乐观的舆论引导、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回升、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也让不少人相信经济复苏指日可待。 虽然这种预期是错误的,但其引发的增仓行为为本轮反弹增添了动力。
从综合来看,本轮股市反弹主要有六大驱动力:一是快速深度调整后有技术性反弹需求; 其次,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加为股市反弹提供了强大的资金。 支持; 第三,许多投资者基于对中国经济形势将快速好转的预期,急于增持股票; 第四,很多人担心未来通胀,想买一些股票来保值(下面会指出,这个想法是有问题的); 第五,部分投资者具有长远眼光,选择对“跌跌撞撞”的股票进行战略性建仓; 六、部分策略性看空的投资者的人同聚一地带来了短暂的火热;这种火热注定不能持久。一旦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多方的乐观预期落空,或多方力量消耗殆尽,本轮反弹就将画上一个可怕的句号。
从2007年10月份到2008年10月份,中国股市下跌速度之快堪称一个奇迹。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4月,中国股市反弹幅度之高创造了全球股市历史上熊市反弹的奇迹。第一个奇迹的基础是国内外经济体系爆发史无前例的危机刺破了中国股市史无前例的泡沫;第二个奇迹的基础是2008年3季度以来,中国和全球一道实行了力度空前的刺激性宏观调整政策。一旦刺激力度和刺激效果显现出疲态,第二个奇迹就会立刻终结。
本轮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下滑都是原有的体制、模式和观念与客观经济规律之间的矛盾严重激化的产物。我以前谈过这方面的观点,将会另找时间进一步详述本轮经济危机背后的病因。华尔街过于贪婪、金融监管不力、货币政策失误等说法都是对的,但真正的病因远非如此肤浅。
全球经济体系和中国经济体系都是多种重病一齐发作,但迄今为止所有的应对措施在本质上都只是注射吗啡,因此长期前景是非常值得担忧的。如果医生只以自己值班的几小时之内病人保持一定的“兴奋度”为目标,用注射吗啡代替理性的治疗,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目前,全世界的“医生”们恰恰就是如此。如果医生不断注射吗啡,即便是重病患者也能从病床上坐起来,甚至下床走上几步。目前的假复苏就是这种情形。
下一轮通胀的剧烈程度可能史无前例,但它并不会很快到来。在过剩产能充分淘汰和全球银行体系“康复”之前,即便有大量的货币供应,物价指数也是很难上升的。初步判断,真正的通胀危险在两年之后。
由于产业层面缺乏新的持续增长动力,而且宽松的资源供给时代已经结束,在下一轮通胀由温和转向剧烈之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顶多只能保持低速增长;一旦演变为剧烈通胀,再次衰退也就难以避免。剧烈通胀是经济增长的无商量杀手。在可预见的数年之内,经济高增长、股市大牛市之类的期望可能都像是成人对于童年的美好回忆。
历史上,通胀往往是先经历较长时间的温和通胀再演变为恶性通胀。但下一轮通胀的“温和期”可能十分短暂,即在很多人几乎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就展露出狰狞面目。其原因很简单,作为“吗啡”注入到全球经济体系的货币数量,已经并且还将继续登峰造极。
“诺亚方舟”的故事人人皆知。在各民族的历史传说中,几乎都有一场超级洪灾,它差点毁灭了整个人类。尽管大大小小的洪灾在地球上从未中断,但是又一场能够逼迫人们建造“诺亚方舟”的超级洪灾可能就是未来的货币洪灾。
在温和通胀的情况下,股票可作为资产保值与增值工具;如果是剧烈的通胀,持有股票就非常危险。在剧烈通胀时期,多数上市公司的业绩必然大幅度下滑,政府也可能用大幅度加息来抑制通胀。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直接持有稀缺商品之外,找不到别的保值办法。因此,不能简单地把股票看作抵御未来通胀的保值工具。在目前的A股市场,大多数股票是价超所值,以保值思维配置股票类资产实际上是非具特殊慧眼不可为的高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