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为大家详细分析最佳买入时机:
在技术分析实战中,应该说没有一个指标是完美的。 从逻辑上讲,不会有任何一种技术指标可以覆盖全球,因为如果有人真的找到了一个高度准确的技术指标,他就可以在金融市场上稳定地赚取无风险回报。 既然如此,可想而知,只要回报率能略高于融资成本,运营商就可以整合资金,放大杠杆。 最终的结果是,它可以使世界的财富。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像永动机是不可能的发明,原理是一样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市面上所谓的股票交易软件,以及那些发现长期不败技术指标的所谓高手,都是骗人的。 当然,没有技术指标也算没用。 在实战中,我们发现很多技术指标对于提高收益率、规避风险都有一定的作用。 我们这里所说的只是希望大家不要迷信技术指标。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晚餐,技术指标不能自行交易。 最好的技术指标对证券市场的运行起到“帮助”的作用,而不是“替代”的作用。
“作弊线”是技术分析师的朋友
了解上述技术分析的整体观点,对我们的实际操作会有很大帮助。
在移动平均线的实际操作中,“骗线”往往是最麻烦的事情。 根据移动平均线的运行原理,如果移动平均线持平,股价与移动平均线交叉,则是买入机会; 反之,如果移动平均线持平,股价与移动平均线交叉,则是卖出机会。 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并不那么理想。 通常股票价格会在一两天内穿过移动平均线,然后返回到低于移动平均线。 在不明原因的压力下,跌破均线,在操作中按照纪律获利时,股价再次跃升至均线上方并继续跳涨,造成大量利润飞走似的 一只煮熟的鸭子。
因此,对于技术分析师来说,最需要的能力就是正确处理“骗局”。 寻找各种方法来减少“作弊线”对操作的负面影响,是大家立志成为技术分析高手最需要磨练的能力。 从本质上讲,打败“欺骗线”是技术分析最重要的任务,期待哪个技术分析指标没有“欺骗线”是痴人说梦。
当然,在技术指标的选择上,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些“作弊线”比较少的技术指标,而移动平均线应该是各种技术指标中“作弊线”最少的 发明了一种技术指标。 一些表明相对强弱的技术指标,例如 KDJ、RSI 和布林带,会产生远大于平均移动线系统的“作弊线”。 换句话说,这些指标的实际意义远不如移动平均线。 . 而另一个有丝毫价值,但是由于其出现失误的概率(即“骗线”)要远远大于成功的概率,所以,在实战中基本不能指导操作。更加极端的是,对于一些人利用《易经》、气候节气来预测股市的方法,我们没有精力去证明其荒谬性,但是可以用实例证明其失误率(“骗线”率)太高,而几无任何操作价值。
理解了“骗线”是一切技术分析指标使用的宿命,就应该泰然面对 “骗线”,琢磨如何对付“骗线”。有一个有哲理的笑话:曾经有两个小偷,强盗A向强盗B抱怨,警察对于我们强盗总是如影随形,如果世界上没有警察,我们的日子真的要好过许多。强盗B郑重地对强盗A说,你错了,要是没有警察,世界上将会处处都是强盗,比我们身强力壮的人多了,没有警察,哪里轮得到我们做强盗,所以我们应该感谢警察。
对于“骗线”,我们姑且也要保持这样的心理。从这个意义上说,“骗线”是技术分析者的朋友,就是因为有 “骗线”,所以才吓退了一大批想用技术指标赚钱而又一知半解的投资者。在技术指标面前,也应验了马克思主义的闪光点,唯有不怕崎岖、不怕失败的探险者,才能最后在投资的宝山中汲取劳动的果实。从这点看,“骗线”应该是我们的朋友,琢磨骗线,战胜骗线,最终在投资中享受征服骗线带来的快感,才是每一个技术分析者应有的态度。
事实上,在移动平均线的实战运用中,有起码60%的“骗线”是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规避的。如果刨去可以规避的“骗线”,剩下的那些“骗线”造成失误的比例,将大大降低实战的危险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平均移动线理论还是一种非常可取的技术分析手段。
用三种方法过滤杂讯
如果以每一次股票和移动平均线的碰撞,都视为均线理论的一次交易机会,那么,在使用均线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的“杂讯”。如果严格按照纪律,在每次“杂讯”发生时都进行操作,那么,交易成本会很快侵蚀完本金。
首先,我们可以用短期平均移动线和长期移动平均线的关系来消除一部分杂讯。一般正确的方法是用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的交叉来进行操作,实务中可用5天移动平均线和30天平均移动线的交叉(俗称“金叉”和“死叉”)来进行操作,如果5天平均移动线上穿30天平均移动线,就是买入信号,如果5天平均移动线下穿 30日平均移动线,就是抛出信号。用此方法,至少可以过滤掉50%的杂讯。
第二种方法,我们姑且取名“试错法”,这个办法的灵感来源于一个香港赌马的故事(见故事链接)。
对于移动平均线理论的运用,也可以借鉴这一方法。在一二个很清晰的买入卖出信号出现后,往往会出现好几次“骗线”,当然,这不是有谁有意这样糊弄交易者,而是均线理论本身的特点使然。在这个时候,如果放过几次骗线的信号,接下来出现“骗线”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少。例如,对近期的大盘行情如果以5天平均移动线和10天平均移动线作为一个均线组合进行观察,就会发现,在印花税行情后,上证指数一路下跌,到6月底,出现了一次均线金叉,即为买入信号,但是没有几天,大盘又掉头向下,形成了一次骗线;可是,空头并没有持续多久,在7月8日,5日和10日均线又形成一个金叉,但是这也是一个“骗线”……直到8月8 日,均线系统一直在上证指数上下300点的区域缠绕,形成了三次失败的金叉和三次失败的死叉,这在上证指数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放过几次“骗线”,等待第四次趋势形成的时候,放胆杀进去,可能距离胜利就不远了(见附图)。但是现在均线显示大盘向下,还应该耐心等待。
当然,在实战中,最为麻烦的是,你事前不知道均线系统哪次是真的会有一波行情,哪次会是一次失败的“骗线”。统计表明,在大的波段完成后,即均线系统非常有效地运作几次后,往往会有一段时间出现均线缠绕的“骗线”,反之,在反复出现“骗线”的时候,操作者应该十分小心,在均线系统反复折磨你之后,就极有可能出现一波很清晰地向上或者向下行情,目前的行情正处在这样的阶段中。
十多年前,有一个平均移动线研究高手刘粮库(笔名良苦),曾经提出了一个有名的操作规则,叫“乱型不做”,即在均线缠绕行情中,尽量少操作。这个法则现在看来实用效果未必很好,因为在移动平均线的交易规则中,事实上事前是不知道每一波行情最后能够发展到什么地步的,但是,刘粮库提出的这个观点,在实战中还是应该作为操作者的一个重要参考。其思想的精神实质在于,在看不清楚未来趋势的基础上,还是忍一忍,少动为妙,机会将来有得是。
对于杂讯,还有第三种方法。事实上,我们每天在股市中的操作不可能处于一个很封闭的环境中,会接受各方面的信息,对我们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信息充分发达的现代社会。在这些信息包围中,实际上,可以形成一股我们姑且唤作“气场”的信息环境,这种环境在很多场合可以帮助我们大致判断大盘走势,如果这个气场明显和最近移动平均线所显示的信号相背离,那么,我们还是有机会按照基本面进行一定修正的。
当然,过滤移动平均线系统“骗线”杂讯的方法应该还有许多,事实上,在均线理论的实务探索中,这个理论的发展过程就是对付“骗线”的历程,相信人们还会发现出各种各样的对付骗线的方法,而每一个方法的发现,都是可以提升移动平均线均线理论获胜概率的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