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师打 call
中西部省份(包括东北)只有省会的城市副中心,不存在全省的副中心城市。
非均衡发展理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应对人口问题的最终思路,还是得尊重市场规律。
01
四川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5月26日公布,省会成都常住人口达到2093.8万,成为继重庆(3205万)、上海(2487万)、北京(2189万)之后,全国第四个人口突破2000万大关的城市。跟十年前相比,成都与第三名北京的人口总量差距从450万缩小至不到100万。考虑到北京这些年严格的人口限制措施,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太会放松,成都人口超过首都之日或许并非遥不可及。
相比省际间的不断进阶升级,在四川省内,成都更是一种碾压式的存在。论总量,成都人口是第二名凉山州(485.84万)的4倍多;论增量,从六普到七普这十年,整个四川只增长了326万人,而成都一市却增长了581.91万。也就是说,除去成都,四川其他20个地市州人口是负增长的。 这点反映到人口占比上,成都人口占四川全省的比重由六普时的18.8%飙升到25.02%,提高了6个多百分点。而剩余地市州中,除了绵阳、凉山的占比各自上升了不到0.2%外,其他的统统在下降。成都省四川市,妥妥的。 当然,出现这种人口变化的不止四川一个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以及人口增速的放缓,省会相对于省内其他城市,无论是在总量还是增幅方面,都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 据统计,目前全国19座人口过千万的城市中,直辖市及省会占到13座(成都、广州、西安、郑州、杭州、石家庄、武汉、哈尔滨、长沙),普通地级市仅苏州、临沂、东莞、保定4座。而过去十年人口增长超过100万的29座城市中,只有佛山、苏州、东莞、金华、惠州、中山、廊坊、无锡8座地级市,且无一例外都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中西部地级市吃了鸭蛋。 这再次验证了我长期坚持的一个观点,中西部省份(包括东北)只有省会的城市副中心,不存在全省的副中心城市。所有试图在省会以外培育副中心城市,实现省内区域间均衡发展的努力,最终都将证明是徒劳的。 不信?看看紧邻江浙沪的安徽,早在十年前,当地就提出以合肥、芜湖为“双核”的省域发展战略。而根据安徽最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该省更是将建设一主五副6个中心城市。其中除了合肥将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外,芜湖将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皖南的安庆、黄山和皖北的阜阳、蚌埠则被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02
根据前不久公布的安徽七普人口数据,全省16个地市中有10个的人口为负增长,皖南更是仅一城实现正增长。无论是所谓副中心城市芜湖(2.8%),还是挨着南京的滁州(1.25%)、马鞍山(-1.91%),人口数据都惨不忍睹。只有省会合肥鹤立鸡群,十年增长了近200万人口,增幅高达25.65%。这个比例即便放在整个长三角,也非常亮眼,仅次于杭州(37.19%)、金华(31.5%),高于苏州(21.81%)、宁波(23.65%)等一众非省会竞争对手。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人流趋势,首先省会集中了全省最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以及中高端的工作机会有关。以医疗资源为例,2019年度全国医院(综合类)排行榜前50中,只有一家位于地级市,即第49名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而在大学方面,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全部位于直辖市、省会或大连、厦门、青岛等计划单列市;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也仅有延边大学、苏州大学、石河子大学、江南大学(无锡)、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河南大学(开封)等区区几个位于地级市。其次,城市发展讲究规模效应,人口集散的马太效应也因此被进一步放大。国外有种说法,1000万人口才供养得起一座歌剧院。它意味着,在很多方面,一座1000万人口的城市并不等于10座100万人口城市之和。两者的关系不是10和1,而是1和0。前者对后者的优势,不是乘数级的,而是指数级的。这种情况在东部地区,同样有迹可循。 拿浙江来说,过去人们总是习惯将杭州宁波并列称呼,但最近这些年,大家明显能够感受到杭州逐渐把宁波甩在后头。而此次七普调查,为人们的这种定性感受,提供了定量的数据支撑。统计显示,目前杭州市区人口数量已突破1000万大关,达到1071万,而宁波市区人口勉强超过500万,两城已经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了。03
东部如此,西部就更加了。
此前有人担心,强省会战略会不会造成一城独大,进而影响省内甚至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当时我就说,非均衡发展理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而这些年席卷全国的城市竞赛、抢人大战也证明,过度追求省内城市间的均衡发展,结果只会输掉全国战场。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省会不够大不够强,承接不住省内地市的外流人口,那么他们就可能流向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而不是老老实实待在家乡。 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安徽和江西。过去,这是一对难兄难弟。但近些年,安徽一边全力融入长三角,一边埋头做大省会合肥,硬生生将一个“中国最大县城”变成过去20多年排名提升最快的黑马城市。有多快呢?1995年合肥GDP排名全国97名,而根据今年一季度公布到城市排名,合肥已跃居23名,超过了包括大连、福州、石家庄、沈阳等老牌经济强市。 在其带动下,安徽近年发展高歌猛进,不仅经济总量超过隔壁的江西一万多亿,媒体曝光度、政策加持力道也远胜后者。其中的转折点发生在2008年,那一年合肥以不到5亿的微弱优势,历史性地反超南昌。此后合肥一骑绝尘,甚至还拆分巢湖,挤入强二线之列。而江西却开始捣鼓什么“昌九一体化”。搞了那么多年,无论是南昌跟合肥,还是江西跟安徽,差距都是越搞越大,甚至还出现了所谓“环江西经济圈”。 可见,做大省会的目的并不在于虹吸底下地市的资源,而是为了留住本省的人口红利,避免这一21世纪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外流。至于由此导致的地市县城乡镇进一步萎缩的问题,我觉得今年两会时,全国政协委员李冬玉建议的“人口低于10万的小县合并”是个好主意,既优化了区域行政设施,也精简了财政供养人口比例。毕竟应对人口问题的最终思路,还是得尊重市场规律。功夫财经视频号上线!
了解最新、最全的财经热点新闻,